你知道吗 房颤患者得脑中风的几率是常人的5倍

27.07.2015  09:06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不少人提它色变。出现与该病有关的不适症状,大家会第一时间到神经内科就诊,经常是检查一番后发现引起脑中风的罪魁祸首竟在心脏,心房颤动又称房颤成为引起脑中风的主要原因。7月26日,记者在吉大一院心脏外科了解到,房颤患者得脑中风的几率是正常人的5倍,如此高风险竟被很多人忽视。

 

心病当脑病 看病走错门 “很多人得了脑中风后,都是最后才想到找心脏病科的医生诊治。”26日,在吉大一院心脏外科针对房颤举行的义诊现场,吉大一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马大实提到他接诊的一个典型病例。

 

马大实介绍说,半年前,市民王军突然出现左侧肢体麻木,并在运动行走中有异样的感觉,注重保健的他马上意识到肢体麻木的严重性,当他第一时间来到神经内科检查后,医生并未在其脑部发现异常。最后,在神经内科医生提醒下,他猛然想起自己偶尔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的症状,随即,神经内科医生让他马上找心脏科医生会诊,这次,终于在心脏科医生的检查下发现问题所在。原来,王军肢体麻木等症状都是因为房颤造成的脑中风。

 

心脏“小耳朵”是罪魁祸首

 

房颤为什么能引起脑中风呢?”对于记者提出的这一问题,专程从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外科来到吉大一院义诊的主任医师孟旭教授介绍说,“所谓房颤,就是心房的不规律颤动,心房是人体的血液输送机,当其不规律跳动,最容易导致的情况就是无法让血液正常输送。”孟旭说,在心房中有一个部位叫心耳。由于它是人体心脏内血液流动的一个支流,而这个支流是个“死胡同”,当心脏正常规律跳动时,心耳内的血液会回流,而当心脏出现房颤而不规律颤动时,心耳内的血液就无法正常回流,永远在心耳内待着。长期滞留在这里的血液易凝结成血块,这些血块会随着血液的流动,滑入人体别的部位,最危险的地方就是脑部,进入脑血管后,如果这个血块的大小刚好将脑血管堵住,就会发生脑中风。

 

随后,孟旭以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假如将心房比为大房间,心耳就是大房间里的“小套间”,当进入心房的血液不能被正常排出形成淤滞后,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并产生微小的血凝块,俗称血栓。如此一来,心耳的存在就成为罪魁祸首。

 

目前,根据临床研究发现房颤患者脑中风几率是正常人的5倍,房颤患者发生脑中风后,第一年死亡率高达50%,第一年严重致残率高达73%,第一年累计复发率达6.9%。由于我国是房颤发病的重灾区,目前约有800万名患者。为了不让惹祸的心耳找麻烦,所以应该利用手术的方法来治疗它。

 

另讯:吉大一院心脏外科8月2日(周日)10:00在该院3号楼5楼多功能厅举办心脏瓣膜病知识讲座,让大家对心脏瓣膜疾病的诊断、危害、预防及治疗有所了解。 抓住黄金3小时脑中风或有救 记者了解到,对于房颤患者来说,他们经常会感到心跳紊乱或心跳加快,胸部出现疼痛、压迫等不适感,轻度体力活动后甚至是休息时出现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患者会感觉身体疲乏无力或劳累、头晕眼花,甚至有的患者还会出现昏倒的现象。为此,如果发现自己胸口怦怦跳,仿佛雷声滚滚、鼓声敲击、鱼儿扑通跳水或是用力时感觉气短,容易疲劳、运动量降低等预示房颤可能已经发生。另外,如果发现房颤患者出现言语含糊、两边面部表情不对称、双手手臂平举不能坚持这3种情况中的一个,就应毫不犹豫地拨打120急救电话,在脑中风症状发生黄金3小时内将病人送往医院治疗。

 

坚持运动、合理饮食是正道 “身体健康并不在于吃了多少保健品,而是坚持运动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义诊现场,孟旭教授提醒老年市民。据其介绍,房颤患者除了正确选择医疗技术,平时不经意的生活习惯也会对心律的改变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房颤患者预防脑中风十分重要。例如,在饮食方面,尽量不吃诸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肥肉、蛋黄、螃蟹、鱼子等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调味品等会刺激心脏和血管,也需要戒食。同时,饮食不要过饱加重心脏负担,并多摄入新鲜蔬菜及水果。

 

心电图检查预防房颤也很有效果。”对于房颤的早期发现,吉大一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马大实提醒说。据其介绍,40岁以上的人群,只要定期进行简单的心电图检查,就能从不规则的心电图运动轨迹中及时发现房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