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满族自治县积极实施“3456”战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6.11.2015  23:30
  

         伊通满族自治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87所,在校学生35564人,职教职工总数3988人。近年来,伊通满族自治县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教育工作为民生发展之首,义务教育为教育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实施“3456”战略,强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发挥“三个强化”,保障义务教育优先均衡发展。一是强化责任义务。该县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实施规划和发展意见,多次召开各种会议,健全制度机制,强化监督问责。二是强化经费管理。严格执行有关文件规定,将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体系,在财政预算中单列。2012—2014年,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总额达到96935万元,实现了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经费全部用于中小学校舍改造、设备购置等办学条件改善,为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三是强化薄弱校改造工程。2012年以来,共投入资金21062.9万元,对169所薄弱校舍进行重建、改扩建和教育设备设施购置等项目。新建面积达到79074平方米、改扩建面积达到32836平方米;新建实验室78个、图书室20个,卫生室39个,计算机网络教室20个。目前,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补充了仪器设备、音体美卫器材及计算机和图书等,各项达标率基本符合国家标准。到2015年末,农村初中基本达到校校有宿舍楼,中心校级以上学校基本实现楼房化。 

       二、完善“四个机制”,提升义务教育教师的整体水平。一是健全激励机制。2012年以来,全县完善了“一评三考”的考核管理办法,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考核工作,调动了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二是建立教师补充机制。2012年全县已完成了普通中小学编制核定工作。2014年,实现了“四定”,即定编、定岗、定人、定责。2009年至2015年补充特岗教师 581人,全部分配到农村中小学校任教,从学科结构上向音体美等薄弱学科倾斜,缩小了校际之间、学科之间的差距。三是完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2012—2014年按生均公用经费5%以上的比例用于专任教师培训。2014年有44826人次参加了县级以上培训和多种形式与内容的校本培训,每位教师每年都完成了72学时以上的培训。四是创新教师管理机制。中小学教师全部实行了教师资格制度,在岗中小学教师持证率达到100%,所有校长全部符合任职资格。通过实施“春风行动计划”,县镇学校教师已逐渐把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带到了农村,大批农村教师通过数年不间断的自身研修,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三、突出“五个工程”,提供优质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一是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出台了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意见和通知,建立家校共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通过结对子、搞帮扶、志愿服务、党员包保等方式给予留守儿童关爱和照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二是家庭困难学生助学工程。2014年12月,全县中小学“双万”活动,教师共家访学生26328人次,受访学生26216人;共有2608名教师参加了帮扶活动,受帮扶学生1964人,帮扶贫困生解决衣物、文具和现金共29.66万元,帮助学困生944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是残疾儿童少年读书工程。针对残疾儿童对知识的渴求,出台了相关方案和规划,将特殊教育纳入全民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和评价考核体系,保证了特教学校的人员编制,保证各项特殊教育经费足额到位。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和巩固率。四是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工程。把随迁子女就学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科学划定接收学校,做到与公办学校的学生入学机会均等和资源共享。把随迁子女的教育经费纳入财政保障体系,并按在校人数及时拨付到位。五是控辍保学工程。采取依法控流、管理控流、改革控流和扶贫控流等举措,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2013—2014学年度全县小学无流失,初中流失率为2.41%,符合省定标准。 

   四、实施“六项严抓”,整体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一是严抓学校管理。构建了全方位督导评估体系,完善了中小学各学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和监测体系。启动督学责任区,有序开展督导检查,达到了学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制度化、科学化。二是严抓素质教育。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建农村乡镇少年活动站,给农村教育带来了生机、为学生健康成长增添了活力。三是严抓教学教研改革。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构建教学、教研、师培一体化的教改新模式。“三段四横五纵”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已经建立,网络教研、校本教研、主题教研“三研”并举的研究成果被省政府评为教学成果三等奖。每年都聘请省内专家和名师进行了教学指导和大规模的“送教下乡”活动,举办了多层面的学生质量监测活动,实现了“管、教、研、训、学”五位一体。满语教学特色凸显,受训教师达到300多人次,万余名学生系统地学习了满语初级课程。四是严抓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完善三级课程体系,保证开足、开齐、上好课程。下发了各种规定和管理办法,解决了因择校择师而造成的大班额问题。五是严抓平安校园建设。实施警校联动,多部门配合,努力打造校园安全防范网。实行一月一报制、考核奖惩制、工作例会制、错时放学制、上车点名制、“乘车长”全程监督制等“六制管理”。投资109.2万元在教科局建设完成校车校园安全信息管理平台,全县102台专用校车全部安装了GPS卫星定位,保证了中小学生乘车安全。实行家校联动,根据季节特点或校园安全形势,利用校讯通及时发出安全预警信息。强化安全教育,重点开展防溺水、防火、防食物中毒和交通安全教育。六是严抓村小管理。出台了村小学管理办法,召开了村小学建设与管理现场会,建立了领导包校制度、联检制度、集体教研和集体备课制度,确保村小学教师编制,确保经费足额到位。保证政策倾斜到位,严禁村小学生向中心校流动,严禁随意撤并村小,确保村小与中心校同步均衡发展。(伊通民宗局  金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