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米粮川

17.02.2016  09:43

  邹雪说:“我现在是社员了,我家2015年也买了轿车,上下班有班车,中午还能在食堂吃饭,和城里的职工待遇差不多。

  邹雪27岁,她所说的社员是指松原兴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这个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地址在长岭县太平川镇农业园区马场村。邹雪一开始就加入了合作社。入社这几年,她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邹雪说,入社前,她家只住了两间半土房,年收入也只有几千块钱,年吃年用都不能满足。一到开春种地的时节,就得东挪西借,不然就没钱买种子和化肥,秋天打粮收入的钱一多半用来还债。年年如此,总也翻不了身。入社以后,她每月工资2200元,爱人每月工资3000元,公公的工资3000元,再加上4公顷多土地入股分红每年还有2万多元,日子一下就好了。2014年底,村民都集体住上了公寓楼,叫“兴源新村”,她们家三口人,共分了两所楼房,她和爱人住5单元503,公公住隔壁502。

  “我这个楼就等于拎包入住,都是社里统一装修的,地面灶台都是统一弄好的。

  “这么好的楼花了多少钱?

  “我们俩花3万多元,我公公没花钱。

  “取暖费、物业费什么的,一年得多少钱?

  “这两项费用都是终身免收的。我们一分钱也不拿。

  从邹雪家的楼里望出去,前后都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冬日的原野,色彩尽收,横阡竖陌一目了然,无边的广阔。站在窗前往下看,楼下是硬化、美化好的小广场,有假山、篮球场、曲曲弯弯的甬路和排列整齐的路灯。记者想起合作社理事长张造力曾说过,原本装路灯是政府的事,他可以打报告申请。可是他说,不愿意费那个事,就想马上让路灯亮起来,所以他自己掏钱干了。

  从邹雪家下楼走到三楼时,301和303的楼门都开着,两位大娘正倚着门唠嗑。她们俩原来就是邻居,现在还是邻居。其中一位大娘就穿着一件薄薄的线衣。

  “大娘,不冷吗?”记者问。

  “不冷,可热乎了。”穿线衣的大娘乐呵呵地回答。

  记者又问:“住楼房好还是住平房好?

  大娘立马说:“当然是住楼房好了,又干净又热乎,不用烧炕,多省事啊。以前到冬天,屋里烧多少都觉着四处冒风,哪像楼房白天黑夜都这么热乎,这可享福了。

  从邹雪的新家出来,穿过前面的小广场,越过与邹雪家楼平行的老年公寓,就到了前面的采摘园。当下是冬天,采摘园里除了雪和荒草,便是冬日白云,没什么可看的。采摘园大门前是一个坡度不高的山坡,铺了石板。踏着这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走上坡顶,是一处实木八角凉亭。站在凉亭里,冬日的风从面颊穿过,有些打脸。这一条甬路其实很长,因为前面还有两处凉亭,伸向坡底,只露出一个木质的尖顶。

  冬日不见绿色,到底显得苍凉了一些。于是禁不住想,待到春日草发,百花繁盛,果木充盈,走在这如玉石一样的石板路上,嗅着散发着草木香的空气,望向四周无边的绿色庄稼,那该是何等的惬意。这样的生活,于城里人而言简直是仙境,可邹雪和她的丈夫每年从春到秋就生活在仙境里,甚至冬天也生活在童话世界里。这山,是他们的百花园,这地,是他们的米粮川。没入合作社之前,地是这块地,山是这片山,他们却过着穷苦不堪的日子,再好的花看不出美,再香的空气闻不出鲜。入社后,机制一变天地新,几年的工夫就将过去奋斗几十年都挣不来的结果摆在了眼前,平地起高楼,平民百姓坐轿车,上班有班车,午餐吃食堂。

  邹雪说,有这样好的合作社,有这么好的带头人,怎么能不珍惜眼前的幸福,好好工作呢?

  除夕这天,邹雪和丈夫一大早就起来贴春联、挂灯笼,公公乐呵呵地在一旁帮忙。邹雪说,红红火火的日子一定要亮亮堂堂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