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闲人不闲 家家忙挣钱——茅山分场变“冬闲”为“冬忙”纪实

06.01.2017  15:34

        “冬闲”是辽河垦区茅山分场农民过去的生活写照。现如今,这里的农民一改“猫冬”习惯,充分利用冬季的宝贵时光,有的忙着“充电”,有的着忙挣钱,有的种植反季节蔬菜,有的跑运输,还有的外出务工,从事家政服务……人们忙得不亦乐乎,农闲时节别样忙成为这里新的生活风景。

        天上不会掉馅饼

        推开一村赵立才家豆腐坊的门,一股热浪迎面扑来,热气中,朦胧看见夫妻俩一个从豆腐包里揭干豆腐皮,一个忙着收拾豆腐包。“你们俩几点起来的?”“2点多就起来啦。”“太辛苦了,”“习惯了,做干豆腐这活就得起早贪黑。”48岁的赵立才说,“现在冬天亮得晚,起得还算晚呢,夏天1点多就起来磨豆浆过包了,一直干到6点多才完活。”赵立才孙丽菊夫妻俩从1990年开始做干豆腐。凭着一股顽强的吃苦耐劳精神,加上货真价实的产品,他家制作的干豆腐很快就在孤家子镇打开市场。为提高干豆腐的产量,他们又购置了干豆腐加工机,现在豆浆机、热浆泵、豆浆过滤振动筛、豆渣搅拌机、点脑桶、泼片机等设备一应俱全。赵立才做的干豆腐,拎起来看略呈微白淡黄色,有光泽,用手一抖,给人的感觉结构紧密而细腻,软硬适度、薄厚均匀,富有弹性,轻轻抚摸,不粘手、无杂质;鼻子嗅嗅,有股清淡的豆香味,沁人心脾。妻子孙丽菊这些年无论刮风下雨,每天坚持骑自行车,带上100多斤干豆腐,到孤家子镇农贸市场上叫卖,来回往返20多里路。隆冬季节,她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带着口罩,围着围巾,一路上碾冰压雪,奋力前行,有时不小心甚至滑到,爬起来继续赶路。上午将干豆腐卖完后,回到家里接着泡豆子,第二天凌晨又起来磨豆浆……就这样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一干就是27年。赵立才孙丽菊夫妻俩从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只有勤劳付出,日子才能一天比一天过得好。

        种植蘑菇富农家

        室外冰天雪地,而4村“吉英食用菌有限公司”的大棚里却温暖如春。现年46岁的董事长郑艳英,2015年3月被市妇联评为“农村致富女状元”,5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五一劳动模范”。刚进屋,她就风风火火地将荣获的这些证书、奖章、奖杯捧出来炫耀:“我能取得这些荣誉,也多亏你们报纸的宣传,要不哪有今天。”她一直笑说:“现在不但得到荣誉,香菇也比过去好卖了,往四平送有物流公司,长春和吉林市的客户上门来收购。”香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价格“亲民”,现已成为寻常百姓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与郑艳英一起走进一栋栋温室大棚,放眼望去,上万个像“小枕头”似的菌棒整齐地码着。郑艳英告诉笔者,我们食用菌产业基地,现有40多万个菌棒,平均每个菌棒可产香菇1.7斤,年产香菇70万斤左右,产值200多万元。如今,郑艳英先后在孤家子镇红旗村、马家岗子村、马家窑村、沈洋乡建起4家“富邦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分社”,现已发展到68户菇农,从事食用菌产业的有100多人。“我们在这儿干活,既不耽误种地,又不影响家务,一年还有2万多元的收入,日子过得可滋润啦。”在大棚工作5年的村民彭淑华说。

        调整种植忙充电

        分场会议室里座无虚席,两侧也挤满了站着听课的人,前来听课的有新鲜、三塔、小宽、福宁分场的农民,还有远在小宽镇、沈洋镇的农民也来听课,他们大多是合作社的负责人、种地大户、家庭农场主等。大家正聚精会神地听松原市兴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讲解“孝良香谷”的种植方法和田间管理,有的人还埋头认真做着记录。“我是沈洋镇闫达村的,离这儿40多里路,为参加这次培训会特意起了个大早。”55岁的农民杨彬说。“请问,我们签合同后,种植‘孝良香谷’时,你们能来做指导吗?”“这请放心,我们一定会来帮助指导的。”在答疑环节,农民与授课人不断进行交流互动……会议结束后,小宽分场15村农民吕宏军当场签下2017年种植5公顷“孝良香谷”的订单合同。据了解,这次有36户农民合计签下100多公顷种植“孝良香谷”的订单合同。据场长郑小东介绍,由于玉米价格下滑,农民已经认识到调整种植品种的必要性。因此,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给农民充电,“学习一技之长,走上致富道路”已成为农民的新思想、新观念。

        如今,再也看不到村民围坐在炕头上抽烟、喝酒、打麻将了。他们抓住工厂、企业生产季节性强,需要大量临时工的有利时机,纷纷走进车间、商铺,到处寻找打工机会挣钱,有的为来年调整种植品种做文章,一栋栋蔬菜大棚里,各种绿色蔬菜郁郁葱葱,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