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红包 是添了年味还是损了年俗

25.02.2015  11:08

原标题:微信红包 是添了年味还是损了年俗 今年春节红包大战 你贡献了多少

2015羊年春晚,注定会让人记住。晚会过后老百姓对春晚演了哪些节目已记不清,却肯定对自己或身边人连续几个小时戳手机抢红包、摇一摇抢红包的情景记忆犹新。春节已过,年味犹浓。“你抢了多少红包?”恐将成为市民春节上班后问候的新方式。

摇一摇 红包没摇着,苹果手机摇飞了

一说到今年春晚的摇红包,赵先生大倒苦水。“我是亏大了,红包没摇着,手机不小心甩飞了,屏幕摔碎了,这可真是‘碎碎平安’了。

赵先生在外地工作,春节回长春陪父母过年。除夕夜,他一边看春晚一边拿着手机摇红包,手腕摇疼了不说,还把自己的iPhone手机摇飞在大理石的地面上,屏幕全碎了。赵先生欲哭无泪,第一时间在朋友圈晒出碎屏照片,“竟然还有朋友点赞,安慰我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回想这段经历,赵先生苦笑。

抢抢抢 “现在超过1元我就觉得是巨款

春节的红包大战过后,一个段子在QQ群、朋友圈流行:“抢红包已经完全摧毁了我的价值观,现在超过1元的红包我就觉得是一笔巨款,超过5元我就觉得要窒息了……回头想想自己银行还有几百元存款,豁然开朗,觉得自己太有钱了!2015从勤俭节约开始,1分钱都来之不易啊!

80后的陈女士说起春节抢微信红包的经历:“现在大家联络感情都靠微信群了,过年期间,我的同学群、同事群、朋友群、闺蜜群、亲戚群都在发微信红包,抢到我手软,好几次我都抢到过1分钱!搞得我现在一抢到1元以上的红包,真的感觉心里一惊,觉得是巨款呢。

陈女士总结,同学群、亲戚群发的红包金额一般较大,几十元到几百元的都有;各种朋友群普遍是小红包,几分钱的微小红包多集中在同事群。“抢到多少钱的红包就是个意思,关键是过年讨个好彩头。”陈女士说,今年过年因为有各种抢红包,还挺有意思。

远在海南咋给孩子发压岁钱 微信红包

市民肖女士说起了一件微信红包的新鲜事。肖女士的儿子今年不到3岁,除夕夜,肖女士接到了远在海南旅游的堂姐的电话,除了拜年,堂姐还告诉肖女士,“一会让我大外甥给我微信视频拜个年,我给他发个微信红包,就当给孩子压岁钱了。

放下电话,肖女士给儿子拍了一段5秒的拜年视频,微信发给堂姐,过一会,堂姐给肖女士发来一个200元的微信红包。受堂姐启发,肖女士之后也用同样的方法给几个过年没见到面的孩子发了微信红包。“大家都觉得挺新鲜,就是发微信红包的金额受限,单笔最多200元,有时候想发个500元或一千元的大红包还得用支付宝。

但肖女士的丈夫李先生对这样给孩子发压岁钱有不同的看法。“过年小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小辈压岁钱,本来是一种传统和美好祝福。现在呢,小辈给长辈拜年能发微信视频了,长辈给小辈压岁钱更用上了微信红包,这祝福的味道变了。”李先生感叹说。

过完年的烦恼:攒了一堆商家优惠券 红包没地儿用

刘先生今年春节和大家一样边看春晚边摇一摇,除了摇到一个商家发放的1.28元现金红包和一张彩票福袋,刘先生还摇到七八张各种商家发放的福利券、优惠券红包,“有嘀嘀打车的8元红包,1分的购买彩票红包,还有电商的买彩电、买手机的减免金额红包,问题是我没有买电视、买彩票或用打车软件打车的需求,这些红包对我来说啥用也没有。”刘先生说。

既然自己用不上,这些优惠券红包可以转让吗?

个别的应该能转,多数不能转让,因为绑定着我的手机号码、微信号、微博账号等信息呢。”刘先生遗憾地说。除此之外,刘先生还有一点担心,“既然这些商家发给我红包了,是不是也就知道了我的手机号、微信号、微博账号等个人信息了呢?会不会过阵子又给我发一堆垃圾短信。

微信红包是添了年味,还是损了年俗

对今年各种网络红包大行其道的情况,市民和网友的态度不尽相同。支持方认为“抢红包”将以往亲属之间发红包的行为扩大到亲戚朋友、同事同学甚至陌生人,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反对者认为,春节期间很多人由于投入于“抢红包”,游离于和父母孩子围坐看春晚、包饺子的团圆之外,实际上是疏离了亲情,与过年团圆气氛背道而驰。上文中提到的因摇红包摔坏手机的赵先生就反省说:“往年我都和父母一起看春晚,点评有意思的节目,唠唠家常。今年因为一直盯着手机抢红包,吃完饭连碗都没帮妈刷。看我手机摔了,老人还特别心疼。真觉得对不住老爸老妈。

在上海某IT企业工作、回长过年的邱先生抱怨说:“整个春节手机一直在响,生活都被红包包围了,即使和朋友聚会吃饭时也是一手握着手机,每次群里发的红包,几秒钟就被抢光了。今年过年真挺累啊。

80后教师程女士持不同的态度。她说,“以前的过年红包大都来自亲属,特别是直系和旁系亲属。现在网络红包的出现将传统意义上的红包范围扩大到朋友、同学、同事甚至是陌生人,抢多抢少都不损面子,只是添喜气,我觉得挺好。

专家:事物都有两面性 微信红包只是一种社交游戏

春节是什么?对70后、80后、90后来说,除了鞭炮和春联福字,最深的记忆当属收红包压岁钱了。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付诚24日表示,微信红包的高明之处正是在于将移动支付与这种年俗传统很好的整合到一起,使其在过年的喜庆氛围中迅速在智能手机用户中推广风靡。

您过年也收到或发过微信红包吗?”记者问。“当然。我不太会发,收的比较多。”付诚笑着说。

网上有民俗学家批评包括微信红包在内的抢红包,认为它们有悖于年俗文化。您怎么看?”“任何事物肯定都有两面性。我倒觉得在过年这种喜庆团圆的气氛下,朋友之间、同学之间、亲友之间彼此发个微信红包,搏个好彩头、拼个手气无可厚非。当下互联网已无处不在,无论是微信红包还是别的红包,都是智能手机用户自愿、自由参与,我觉得也是春节亲朋好友联络感情、增进情谊的一种方式和载体。

付诚认为,微信红包的成功之处正是其方便性、游戏性和社交化。微信红包已超出了红包的概念,它更像是一个社交游戏。(长春晚报记者 肖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