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详解“十三五”规划纲要 生态环保受重视

07.04.2016  11:26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日前发布,对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在国新办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详细解读了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有关内容。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十三五”规划的核心内容。

  徐绍史:《建议》有三个最核心的内容。

  第一,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建议》指出,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和深入推进“五大发展”。一是推动创新发展。在新常态下,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突破这一难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发展。“十二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取得很大进步,但创新能力、自主技术和知名品牌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十三五”时期,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二是推动协调发展。我们在协调发展方面存在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东北区域间是不平衡的;三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还不匹配。所以,“十三五”期间要按照协调发展的要求,继续推动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三是推动绿色发展。当前长期积累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十三五”期间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四是推动开放发展。“十三五”时期必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构建更加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五是推动共享发展。近些年来,我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均等化程度也不够高,社会管理和矛盾调处能力还不足,所以“十三五”期间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二,提出了“六个坚持”的发展原则。《建议》提出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等“六个坚持”的发展原则。这六个坚持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遵循。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就要求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就是要加快完善各方面的体制机制,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持续动力;坚持依法治国就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体系、法治国家、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就必须推进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推动形成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开放格局;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我国发展的航船沿着正确的航道破浪前行。

  第三,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两个大前提,一个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另一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按照这个战略布局的要求,《建议》又提出了五个方面的目标要求:一是提出了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三是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四是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五是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这些发展目标的设定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符合国情。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不仅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的既定目标,还必须建立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新常态下必须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第二个特点是贴近百姓。目标要求把增进人民的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等目标。第三个特点是问题导向。《建议》在目标设定上突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短板问题,提出了收入差距的缩小,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提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度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等目标要求。

  记者: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提高到一个至关重要的高度,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十三五”期间在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实力方面有哪些新的具体措施?

  徐绍史: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建议》提出,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等。新常态最核心的就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在这种情况下靠什么?只有靠创新来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当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三方面工作。

  第一,全面深化改革。一是体制机制改革,把影响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统统清除掉。体制机制改革涉及到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机制、收入分配制度、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度等等。二是深化政府自身的改革,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政府改革最核心的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第二,从五个方面着手,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能力。一是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二是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三是在有条件的省区系统地推进全面创新的改革试验,努力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四是加强国家创新能力的建设,要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的平台;五是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是激活创新活力、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与商事制度改革相配合,现在每天新注册的市场主体1万多家。前不久我们刚刚举办了“双创周”,除了北京之外,还有7个省市同时开展了这项活动。我们将基于互联网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进一步为“双创”提供支撑平台。现在中央有关部委和各地都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等,来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记者:李克强总理说中国经济将保持年均6.5%的增速,请您就GDP增速发表一下看法和展望。另外,中国如果想保持6.5%的增速,是否有违其在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增长的努力?

  徐绍史:中国经济增速不但国内关心,全球也关注。因为从GDP的总量来看,中国经济体量占全球13%,美国大概占22%,加起来是30%多。但是从每年经济增量看,中国占全球经济增量的30%多,美国占22%。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一季度到三季度保持6.9%的增速,一直在合理区间。而且中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个什么概念?从GDP总量来说,2010年大概是40.15万亿元人民币,翻一番就要达到80.3万亿元人民币。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大概是191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也需要翻一番,这个翻一番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速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确定了在“十三五”期间依然要保持中高速的增长。当然速度并不是我们唯一关心的,实际我们更关心的是就业、居民收入、物价等等这些指标。

  我们区域发展的空间非常广阔,新型城镇化孕育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而且创新驱动的作用日益增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7000多万市场主体,所以中国经济具有巨大发展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所以我们有决心也有条件保持中高速增长。当然我们也看到了面临的问题:第一是外生性,世界经济的缓慢增长给我们带来的影响。第二是周期性的。第三是长期积累的一些结构性矛盾。我们有能力也有办法克服这些困难,在“十三五”期间保持中高速增长,使中国经济迈上中高端水平。

  记者:京津冀一体化非常受外界关注。在国家层面推出这个战略,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在“十三五”期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会有一些新举措吗?

  徐绍史:协调发展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区域的协调发展。我们国家地域广阔,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由于自然、经济、地理、资源等各种因素,决定了我们的区域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两年,应该说在区域发展上已经出台了一些重要的战略,传统上是四大板块,东部、中部、西部加东北老工业基地。从2013年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又提出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这些比较完整地构成了我们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十三五”期间,我们会继续实施四大板块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西部地区主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为向西南开放创造很好的条件;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所以要发挥好产业连接和发展的优势;东部地区主要是制度创新、转型发展和陆海统筹;东北老工业基地依然要通过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增强经济活力。对于三大战略,一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要实施“五通”。现在我们测算“一带一路”沿途相关国家65个,但是越来越多国家响应“一带一路”战略,纷纷要与“一带一路”战略对接。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考虑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通过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来带动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与此相配合的还有环渤海的发展战略。三是长江经济带,要推动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沿江产业转移和优化升级、长江生态保护。“十三五”会继续沿着这样一个思路,把区域协调发展工作做好。

  记者:“十三五”规划涉及的领域很多,要确保经济稳增长、产业转型,在未来五年最重要的政策是哪一个?

  徐绍史:我们的目标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稳增长排在第一位。我们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满足“三大需求”,即投资、消费、净出口。消费现在平稳增长,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又有小幅上升,11月份可能也会上升,因为11月11日是“光棍节”,可能有网上购物热潮。投资主要有三大块:制造业、房地产、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四五个月连续增长,增长幅度也不小,达到18.4%。但是制造业和房地产的投资都在回落,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是经济增速放缓,制造业存在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所以制造业的投资意愿不是很强;房地产投资正在进行调整,总体上有所回落,我们相信会有一个比较平稳的调整过程。从对外贸易看,中国出口份额依然没有减少,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的振荡下跌,进口数量并没有减少,但金额却在下降。所以从这“三驾马车”来看,都不是非常有利。那么稳增长靠什么?首先还是要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现在的投资是补短板、调结构。其次,要注重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现在我国消费总体平稳,但是有一个现象,很多游客到境外去买马桶盖、买感冒药、买化妆品,说明我们的消费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产品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消费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我们要在消费上下很大功夫,消费的潜力非常大,包括医疗、教育、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等。第三,我们需要继续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对外贸易的作用。如果说还有一条,就是供给侧的结构调整,要进一步增加有效供给。

  记者:绿色发展是“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十三五”规划和以往规划相比,在这方面将采取哪些不同措施?中国将采取什么步骤推动绿色发展,同时又不牺牲经济增速?

  徐绍史:绿色发展是民众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最近这些年,绿色发展逐步得到方方面面的重视。“十一五”以来,我们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十二五”前四年,GDP的能耗、水耗分别下降了13%和24%,二氧化碳的排放累计下降了15%,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等也都有较大幅度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但存在的问题也非常突出,第一是雾霾现象比较严重,去年161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年均值达标率并不高。第二是水资源的污染,在国控断面上污染的情况还是比较突出的。第三是土壤的污染,特别是耕地。所以水、大气、土地的污染,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中,其中一大发展理念是绿色发展,国家肯定要采取很多措施。

  我国要做的事情,第一个措施是低碳发展,我们要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这个比例去年已经达到11.1%,而且我们也鼓励煤炭的清洁利用,要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第二个措施是节约高效利用资源,强化一些约束性指标管理,从总量和强度两方面来控制。第三个措施是采取市场化的手段进行管理,确定水耗、能耗、地耗的一些标准,同时开展水权、碳排放权的交易。我们已经在7个地方进行了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在其他一些地方也开展了生态补偿的试点。我想通过这些措施,能够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上取得一些成效。我们非常希望加强与境外的企业、机构、地方合作,希望得到一些清洁能源、污染防控治理的技术,共同保护环境、加强生态建设。

(责任编辑: 省环保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