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缤纷5号井

19.01.2015  00:14

记者 张妍 通讯员 耿成丽

让一个倒数第一的井组一跃成为第一名;让一个破烂不堪的地方成为一个温馨的家……她是李彩云,一个普通的女人,用她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原本需要7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一干就是15年。

刚工作不久的一个大雨天,李彩云冒雨巡井被队长看见了。“下这么大的雨,你怎么还出来,小心危险。”“我怕出问题,来看看。没事,队长放心吧。”这件事在队长心里生了根。后来采油厂改革,要承包井组,队长首先找到了她。“当时就是凭着那股子冲劲儿和领导的信任,就答应了下来。”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李彩云抿嘴笑了。

2000年12月25日,当李彩云拿到新木采油厂5号井组的承包合同书时,几个好姐妹却劝上了她。“你傻呀,彩云!那年年倒数第一的5号井组你也敢包?”“你不是党员也不是干部,非得接那个烂摊子,遭那份洋罪?”李彩云默默不语,可一定要干出个样来的想法却更加坚定。

可当她来到这个新岗新家时,眼前的景象还是让她大吃一惊:井组四周的围栏东倒西歪,小站的玻璃残缺不全,油井油污满目,井场垃圾遍地……这倒数第一,真是名副其实!

丈夫张伟握住了妻子的手:“有我帮你,不怕。”从此,张伟放弃了“的哥”工作,帮李彩云一起“拓荒”,这意味着两个人一起挣一份工资,5号井组成了“夫妻井”。

他们从家里搬来了床铺和日常生活用品,也买回了井组内缺少的工具。为了改变井组形象,夫妻俩买来涂料等材料,“刮大白”、换地革、铺小院人行路……3个月后,来岗检的人们眼前一亮:这是过去岗检时排在最后一名的5号井组吗?各种资料录取准确及时,各种设备正常运转,小站整洁美观,采油工知识百问不倒,井场规格化全部达标。5号井组一跃成了第一名。

当时真的挺难的,从天刚亮忙到天黑透了,躺在床上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是我丈夫给了我力量,是丈夫的爱、理解和支持让我走到现在。”每天两次巡井,在没有故障的情况下,一次就要两个小时——李彩云和丈夫每天一起“遛弯”的时间都这么长,没有周末、不分节假日,每天都在重复着一样的路线。

李彩云说:“5号井组在东兴村前疙瘩屯里,我没承包以前,就听说这里经常出现井上电机、配件丢失的事儿。为了不让这样的事再发生,我费了很多脑筋,最后我觉得还是要和乡亲们处感情。”村里有一位高大爷经常到井组附近放羊,羊群总是把井组弄得一片狼藉。有一天看到高大爷又来附近放羊,李彩云急忙在家里拿了一兜桔子送给老人,与大爷闲唠家常。一来二去,高大爷不好意思了,从此以后,羊群再也没有“光顾”井组。渐渐地,附近的老百姓把李彩云当成了屯子里的人,大家都帮她看护油井:井停了,管线漏了,村民们看到了,都会跑来告诉她。

15年,李彩云的工作越干越出彩,可是在她心里却始终内疚着一件事,就是觉得亏欠公婆和儿子太多了,她不停地用行动弥补着。

2008年正月十四,李彩云的公公得了脑出血住进了医院。她和丈夫轮流到医院去照顾老人,作为儿媳的她在医院端屎端尿照料老人一个月。公公出院那一天,公公婆婆把李彩云的父母请到家里,说今后不让她做儿媳妇了,要做他们的亲闺女。至今,两位老人都在井组,公公天刚亮就起来扫院子,婆婆负责做饭,平时井组工作忙二老也会帮忙。

我刚承包井组时,儿子才8个月大,工作再累我都能忍受,就是想孩子,都要疯了。”李彩云说。李彩云就经常把儿子张云浩接到井组去住,可井组条件差,冬天冷夏天热,蚊虫还多,一觉醒来,小云浩满身满脸的包,彩云看着心疼得直哭……在井组长大的张云浩从小就对采油工作产生了兴趣,也慢慢地被培养成了一名“编外”的小采油工。一次,上面下来检查,刚到井组,就指着一台抽油机问李彩云夫妇说:“这台为什么不抽油了?”“这是我家的间抽井,到点儿就停了。”一个稚嫩的声音从夫妻背后传来,那是四岁的张云浩。

我见我爸的时间都没有见我老师的时间长,刚开始,老师和同学一直以为我是单亲,因为一到周五放学我就会在班级里大喊,我可以回我爸爸家了!”就这样聚少离多的日子,云浩坚强地成长着,不让父母操心、分心,安心工作,是他最懂的事。

15年坚守,新木采油厂5号井组的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