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民生大改善 温暖千万家

28.02.2016  22:13

王春荣 翟宇佳 记者 黄敬亮

这两年,家住延吉市进学街道文明社区的低保户陈玉杰生活得越发有滋味:告别低矮潮湿的出租房,搬进廉租房,圆了13年的住房梦;全市低保标准逐年提高,日子越过越好……朴实的陈玉杰不会用华丽的言语来表达内心的激动,但这一切却清楚地写在脸上。那灿烂的笑容,是对延吉市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的生动诠释。

从农村危房改造到“暖房子”改造,从提高城乡低保对象救助标准到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从送戏下乡惠民演出到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一个个民生工程的有序推进,一项项惠民措施的不断落实,延吉市从老百姓最急需、最紧迫、最关心的小事细事做起,为群众排忧解难,惠民雨露滋润百姓心田,浓墨重彩绘就民生画卷。

筑起群众“暖心巢

盛夏时节,延吉市林苑小区内脚手架林立,密目网将一栋栋楼包裹住,施工人员挥汗如雨,给每栋楼“整容”。这些有着10多年历史的老旧楼房,群众住着不暖,外观看着陈旧,延吉市将其列入2015年的“暖房子”改造名单。

炎炎烈日,暑热蒸人,但不少居民日日关注着施工进程。谈论起“暖房子”工程,大家都十分高兴:“可盼来了‘暖房子’改造,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冬天再也不怕冷了。‘暖房子’真是暖到我们心里了。

据了解,2011年起,延吉市将“暖房子”工程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加大工程建设力度,取得显著成效。5年来,完成改造770万平方米,改造后的房屋冬季室内温度平均提高2℃—3℃,惠及近10万户居民。

让百姓暖到心里的不仅仅是“暖房子”改造。延吉市每年把新增财力的70%投入到民生工程建设,推动民生各项工作落实。2015年前三季度,延吉市获批的400户农村危房全部开工建设,竣工351户;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1351套,货币补偿159户;扩大了环保型供热覆盖面,实施小锅炉改造,撤并分散小锅炉6座;建成3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实时向社会公布环境空气质量;建成一个年处理量300吨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和3个乡镇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窖;改造小街小巷35条,完成滨河路、文化东街等十余条市区主干道绿化补植工作,以及滨河公园绿化工作;改造新建供水管网1.4万米、燃气管线12.3公里、供热管网77.1公里,新建污水管网2公里、雨水管网2公里。

撑起民生“保护伞

延吉市有12322户、18622名城乡低保对象。保障困难群众的衣食冷暖,为群众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尤为重要。

根据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延吉市出台了10个“社会救助”相关文件,健全完善了“8+1”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明确了救助对象、救助范围、审核审批程序,进一步扩大受益群体,加大救助力度。同时,不断强化服务理念,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切实办好“托底线、救急难、解民忧、惠民生”实事,打造民生工作“升级版”。

2015年,延吉市第11次提高城乡低保对象救助标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月430元提高到48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年3000元提高到3600元;提升大病医疗救助水平,完善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建立“一站式”结算平台,预计到12月底,城乡共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034.1万元、救助62053人次;加强综合救助机制建设,积极开展助困、助医、助学、助孤等慈善救助工作,全年共救助2215户、220.72万元;依托国家卫生服务项目,为2万余人实施免费心血管疾病筛查,完成385例免费白内障手术。

共享惠民“文化餐

百姓生活有了保障,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追求也越来越高。延吉市适时为群众奉上一道道文化大餐。

每晚7点钟,就像个定时闹钟,准时赶到大舞台来看节目,只要它演我就去看!”60岁的郎力民说,他每天晚上都会骑自行车来到青年广场,拿着儿媳妇为他购置的“傻瓜相机”边看边拍,“我喜欢这儿的演出,他们都是普通百姓,认真表演的劲儿让人看着就舒服,我很享受这个过程。”郎力民告诉记者,自从每天骑车来看大舞台,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多了一个盼头。

延吉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市民能歌善舞。凭借这一群众基础,延吉投入专项资金300多万元,为群众搭建了“快乐延吉大舞台”,每年演出百余场,场场不重样。

2015年,“快乐延吉大舞台”群众文化活动延伸到了室内,每周五在延吉市广电局演播大厅举办专场演出,录制后通过延吉电视台向全市播出。室外版“快乐延吉大舞台”仍以延吉青年广场为主要阵地,采取体验、娱乐和互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共同体验深层次的延边文化内涵。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快乐延吉大舞台”是延吉市人气最旺、氛围最好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身着盛装的姑娘小伙、大爷大妈,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纵情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