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第二次东巡时乌拉总管是谁?

19.04.2016  11:20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皇帝第二次东巡,首次来到吉林和乌拉,当时的乌拉即今吉林市龙潭区的乌拉街满族镇,是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所在地。康熙皇帝到乌拉街时,谁是打牲乌拉总管,就是说谁负责皇帝在乌拉时的一些事宜和受到皇帝召见?有人多年坚持认为是满达尔汉,正确的说法是希特库。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皇帝第二次东巡,首次来到吉林和乌拉,当时的乌拉即今吉林市龙潭区的乌拉街满族镇,是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所在地。康熙皇帝到乌拉街时,谁是打牲乌拉总管,就是说谁负责皇帝在乌拉时的一些事宜和受到皇帝召见?有人多年坚持认为是满达尔汉,正确的说法是希特库。

  这事先从时间说起,康熙于该年三月二十七日(5月4日)到乌拉街,住到农历四月初三(5月10日),四月初四(5月11日)早从乌拉回吉林。皇帝一行共在乌拉街住了六宿,第七天早回程,而不是有人说的住了五宿或七天。这几天中,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的负责人即总管应该一直跟随左右,或汇报工作、或皇帝外出时当向导、或介绍当地风土人情,其间皇帝与总管的具体活动,各史书只有少量记载,其他只能想象和推测。

  根据史书所记,当时的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的总管是希特库,而不是满达尔汉,按官场规矩,皇帝到一个地方,只能先召见一把手。

  据《打牲乌拉志典全书》记载:顺治十八年(1661年),经内务府都虞司推举,由前任总管迈图第三子希特库接任总管,官职为四品,“希特库遗缺,将弟满达尔汉放为总管。满达尔汉遗缺,由伊侄穆克登放为总管。于康熙三十七年,奉旨改为三品总管”。希特库什么时间卸任、满达尔汉什么时间上任,穆克登什么时间上任,书中都没写。而在《吉林通志》的“打牲乌拉总管”条目中,也是如此记载,在康熙十八年到康熙三十七年栏内,注明总管为希特库、满(错记为汉)达尔汉、穆克(此字漏记)登,而在康熙七年时,画一竖栏,因为这一年左翼翼领改为额黑,所以有的人就依此认为康熙二十一年时的总管是满达尔汉,不是希特库,这是对古书中制表规则的一种误读。也许有家谱等为佐证,但应以官方史书为主要证据。

  其实能证明康熙二十一年打牲乌拉总管是希特库的还有以下几条史书明确记载:

  一、《清实录》记载,康熙二十一年春,康熙为东巡吉林和乌拉做准备工作,曾命吉林将军巴海询问希特库(该书写成西特库),原文是“二月己丑”(为二月十日,3月19日),“谕乌喇将军巴海等,今以云南等处底定,躬诣盛京。告祭三陵,意欲于扈从人等喂养马匹之暇,省观乌喇地方,将军应从何处带领兵丁候迎,可与盛京将军定议行之。再,产鱼覃(摈字)鳇等鱼之处,尔即询明乌喇西特库,会同将需用诸物,悉加备办完整。特谕”。(见《清实录东北史料全辑(三)》第168页~169页)

  二、到康熙二十四年十一月十四日(1685年12月9日),希特库仍为打牲乌拉总管。

  在《打牲乌拉志典全书》第85页“采捕松子”条目中记载:“查贡进松塔采捕定例,于康熙二十四年十一月十四日准都虞司咨开,总管内务府奏:查打牲乌拉总管希特库文称……”明证当时总管为希特库。

  三、《吉林通志》也记载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希特库为打牲乌拉总管:“康熙二十四年,都虞司咨开总管内务府奏言:打牲乌拉总管希特库文称,向按定章捕打貂皮、东珠、派丁一百九十二名……(乌拉册报)”(见《吉林通志》卷三十五,第625页)

  综上,从顺治十八年希特库任打牲乌拉总管,到康熙二十一年康熙东巡乌拉时,希特库还是打牲乌拉总管,一直到康熙二十四年十一月十四日仍担任总管职务,满达尔汉最早不能早于此日接任。那时打牲乌拉总管是家族世袭制,康熙二十一年,当哥哥的希特库还在总管位置上,当弟弟的满达尔汉不可能同时袭此官职。(作者/江汉力  姜劼敏 编辑/饮水思源)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