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梅花:从农村走出来的画家

28.01.2015  10:47

  “当我画一位在田野里劳作的农民时,我希望人们感觉到农民就像庄稼那样,正向下融汇在土壤里面,而土壤也向上融汇到农民身上。期盼读者感觉到我的画正注入到农民、土地、庄稼及民间的各个角落,而这些反过来又像注入到我的画里面一样。”这是我省民间画画家康梅花的创作心得。康梅花的创作灵感源自农村,也表现着农村,她的绘画之梦从土地中生发,也在土地中升华。

  康梅花生于桦甸市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酷爱绘画,但是因为家庭贫困,她不得不在读高一那年辍学务农。尽管求学之路断了,但她内心的画家梦却没有搁置。每晚放下锄头的同时,她便悄悄地捡起了画笔,不知疲倦地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画到了后半夜。有一天,她的“秘密”被父亲发现了。父亲吃惊之余,决定限制她这种行为,每晚不到10点就把电闸拉下。但父亲的反对并没有让她退却,相反,她开始和父亲“斗智斗勇”。她先是偷偷准备了大量蜡烛,然后每晚熄灯后她把自己房间的窗户堵得严严实实的,借着微弱的烛光,继续画画。

  坚持不懈的自学终于有所回报,1982年,她被吸收为桦甸市公吉乡文化站的美术班学员。面对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她在心里暗暗地告诉自己,无论多难也要坚持学下去。于是,她带着煎饼、咸菜,穿着一双露脚指头的胶鞋,步行15公里,开始了她的学画之路。这条路注定是充满艰辛的。没钱买纸,她就在包棉花的皮纸上画画;没钱买颜料,她就“克扣”自己每天的伙食费。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她干脆住到乡文化站照相部,在那里一边工作一边学画。冬天来了,简陋的宿舍内水冻成冰,她只能用电褥子、照片烘干机来取暖。尽管手脚生满了冻疮,但她咬咬牙,硬是熬过了一个又一个漫漫的冬夜。

  经过几年的坚持与努力,康梅花的作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1985年,她成为桦甸市第一批民间画培训班的作者。她的《西瓜王进城》、《小院秋韵》、《多彩的六月》等作品在当年的吉林市国庆美术、摄影作品展中获得绘画一等奖。同年12月,公吉乡文化站还为她举办了个人画展。她的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造型和色彩受到了吉林市文化局、群众艺术馆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此后,她在民间画创作上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创作作品460多件,并连续多年获得国家级绘画创作大奖。近年来,她的作品更作为中国农民民间画的代表,频频亮相海外。

  康梅花,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平凡女性,用一支画笔为自己画出了一个美好的人生。她的作品已然成为桦甸民间画艺术的一个标志,引起省内外民间艺术家的高度关注。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原吉林省政协副主席赵家治对她的作品评价道:“她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令人动情的图画。一片生机,充满活力,自然之美、风情之美、理趣之美、色彩之美、满目尽美,绝似一首首赞美大自然、咏唱生命的小夜曲,发自肺腑,皆入佳境。这就是画家康梅花的民间画带给我们的审美感受。”记者李卓林

(责任编辑:李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