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气象局21日召开了“世界气象日”座谈会

22.03.2016  08:41

3月21日,吉林省气象局召开“世界气象日”座谈会。今年气象主题是 “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那么未来我们的气候会怎样呢?

 

这个冬天全省降水历史第二

 

2015年11月1日-2016年3月12日,全省平均降水量为70.7毫米,比常年同期多79%,居新中国成立以来同期多雨雪年的第2位。入冬以来,我省降水频繁,呈前后期降水偏多、中间降水偏少的特点。

 

多雪导致春季可形成丰富的桃花水,增加宝贵的水资源,同时降雪多有利于净化空气,对森林、草原等防火工作也十分有利。但降雪多导致冬季我省经常出现冰雪路面,对机场、铁路、公路等交通影响较大,对温棚等设施农业生产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可造成温棚被积雪压坏造成损伤。

 

三点原因致雾霾大范围出现

 

近几年雾霾成为关注焦点,长春冬季雾霾问题严重,是什么原因?

 

据介绍,影响空气质量的条件:一是污染物的排放,二是气象条件。

 

2015-2016年冬季,我省出现大范围霾天气,其成因是大规模的污染,主要有三个方面造成:一是冬季的采暖季秸秆焚烧,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大量增加。二是冷空气势力弱,没有力量吹散霾天气。东北大部地区都处于空气污染带上,容易受到上游的污染物的殃及;三是大气垂直层结结构稳定,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扩散。

 

去年夏旱51年来降水最少

 

2015年开始的厄尔尼诺与1997-1998年对比,惊人相似,创史上最强,此次厄尔尼诺对我省影响主要为夏旱和暖冬下的极端低温。

 

2015年自6月下旬到7月下旬我省降水不足五十毫米,比历年减少六成以上,为51年以来最少,持续的少雨使我省旱情迅速发展,部门地区达到重旱程度,对我省的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冬季共198站次出现寒潮

 

2015年,我国成为65年来最暖的一年,同时在温暖的环境下,寒冷仍时不时穿插捣乱,并一再到达历年来的极值。

 

2015年冬季我省共198站次出现寒潮,大范围(≥10县市)寒潮天气过程共8次,分别出现在2015年12月6日、2015年12月11日、2015年12月27日、2016年1月3-6日、2016年1月22日、2016年1月29-30日、2016年2月13-15日和2016年2月23日。其中2016年2月13-15日为我省冬季降温范围最广、降温幅度最大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14日当日全省有34县市降温幅度达8℃以上。

 

预计厄尔尼诺今年5月结束

 

预计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会在2016年春季逐步减弱,可能于5月结束,随后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短暂的正常状态,在夏末将转入拉尼娜状态。

 

厄尔尼诺事件翌年我省春、夏季气温阶段性变化明显,以多雨为主要特征。

 

未来将更热、更旱、更涝

 

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含义是什么呢?

 

地球适宜的气候环境孕育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气候始终在变化,但是近百年来,气候变暖的速度在明显加快,2011-2015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期。以变暖为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环境及生态系统带来了显著变化:冰川消融、永久冻土层融化、珊瑚礁死亡、海平面上升等等。地球持续变暖会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水分循环加剧,从而导致气象灾害的强度和频次明显增加。目前全球海洋热含量已创历史新高,气候变化正在破坏季节的自然格局,并正在增加热浪、干旱和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这些正在发生的变化预示着未来将更热、更旱、更涝。

 

未来土壤资源将越来越少

 

随着气候的不断变暖,温度不断上升,大量的冰冻土可能融化,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率加快,会向大气圈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本身就是温室气体,对大气也能增温作用,凋落物和土壤腐殖质分解及矿物分化可能加强,并使其它树种发育,土壤将出现另一些植被下的形态特征。北半球的湿润和半干旱区可能变得更干旱,夏季更炎热,这将导致土壤干旱和盐碱化。气候变暖,将伴随着海平面上升,使许多滨海地区淹没,目前的许多湿地将丧失,这些湿地既是碳和其它生物循环物质的汇集,也是许多水生和陆生动物的栖息地。同时这些土壤的淹没将使人类失去更多的土壤资源。此外,海平面上升还将使海岸带可能因海水入侵而增强沿海土地侵蚀和盐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