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应合理使用智能手机 谨防“流量偷跑”

11.05.2015  10:06

不少消费者都对智能手机“偷跑”流量怨声载道。北京市工商局发布消费提示,消费者应注意彻底退出软件、留意软件权限限制等,科学使用智能手机。

 

据介绍,导致“流量偷跑”的常见原因有:推送功能的实现必须建立在网络连接的基础上,才能检测软件更新以及消息提醒。因此即使没有主动上网,在网络连接的情况下也会在后台工作,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流量。这是最常见的流量“偷跑”现象。

 

当智能手机在WIFI信号不稳定和较弱时,有自动搜索并切换到2G或3G网络,继续提供上网服务的功能。如果用户没有注意到,继续使用需要耗费流量的服务时,就可能产生高额的流量费。还有的用户不慎将带病毒的恶意软件下载到手机中,木马程序便会开启Root权限进行后台联网,下载用于恶意推广的软件并同步消耗用户的流量,导致流量“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