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用纪律“细筛”管住党员干部大多数

15.06.2016  08:45

  人民视觉

  如果把政治生态比作一片森林,那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就是护林员。林中,绝大部分树木都昂然挺立,但也有的被虫蛀风蚀成了“病树”,有的旁逸斜出成了“歪树”,有的则成了腐烂到根的“烂树”。护林员需要区别情况、因树制宜:对“歪树”,要及时扶正;对“病树”,要及时医治;对“烂树”,要连根拔掉。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以纪律为尺,勤“浇树”、治“病树”、正“歪树”、拔“烂树”,积极探索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常态,用纪律的“细筛子”管住党员干部大多数;对极少数严重违纪的党员干部予以“断崖”重处,将极极少数移送司法机关,从而起到震慑作用。

   勤“浇树”治未病——

  “一把手”抓、抓“一把手”,从严就要“严在经常

  一次旁听的“高级别”会议,至今仍让天峨县八腊乡麻洞村汉尧屯党支部书记吕昌发感慨不已。

  2015年12月,广西专门召开会议听取全区14位市委书记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情况。作为基层代表,吕昌发获邀旁听。

  “揭短亮丑,动真格、有辣味,好多市委书记真是红了脸、出了汗。”吕昌发感慨,“旁听都心惊肉跳。”在点评贺州市情况时,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点起名来毫不留情:贺州一些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还未得到有效遏制,如八步区危旧房改造过程中多个职能部门一把手严重违纪……

  吕昌发的感慨,是广西党内“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常态的一个缩影。

  “一些严重违纪违规的党员干部,往往都是从小节不守、小错不改,进而破坏规矩、违反纪律开始的,如果组织上及时发现,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经常‘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就能让他们及时自省、自警、自纠,不至于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彭清华说。

  针对县委书记违纪高发现状,自治区党委、纪委分片集中约谈了全区100多位县(市、区)委书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彭清华和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于春生用一个个生动案例,给县委书记们“扯袖子”。一位约谈完的县委书记感叹:“活生生的案例,引人深思,是警示教育,其实更是对我们党员干部真正的关心和爱护。

        记者 刘华新 谢振华

  对于巡视发现的问题,2016年2月,彭清华又专门约谈了32家自治区管理国有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就落实巡视整改措施、落实“两个责任”、推进国企健康发展提出要求。

  一次次“咬耳扯袖”,一级级压实责任。玉林市探索推行了“双重约谈”机制,由市委书记和市纪委书记共同约谈县(市、区)党委、纪委主要负责人和市直部门党组负责人;梧州市制定约谈领导干部暂行办法,实行“一账二书三表”,根据问题内容的不同,采取常规约谈、提醒约谈和告诫约谈等方式,由市委书记等市领导分别约谈……同时,各级各部门还强化警示教育,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学习“两部党内法规”宣传教育,编发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忏悔录,拍摄典型案例警示录,供党员干部传阅、观看,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如今,广西用纪律的“细筛子”一遍遍地“”着领导干部的日常行为,让广大党员干部手握戒尺,心存敬畏。

   正“歪树”治“病树”——

  既有打虎拍蝇的“霹雳手段”,又有过而让改的“菩萨心肠

  不久前,压在宋亚平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3月26日,身为北海市文艺交流中心艺术总监的他,将中心违规发放的20万元演出补贴上缴市纪委廉政账户,“身心一下子轻松了,感谢组织及时扯袖子,使我在违纪路上及时踩了刹车。

  在集中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中,广西多地发布通告,督促有问题的党员干部限期主动向组织坦白,争取从宽处理。截至5月初,共有11740名党员主动向纪检监察机关交代问题,退还违纪款。

  惩治惩治,治是根本。于春生介绍,广西坚持动辄则咎,用轻处分和组织处理手段,在“好同志”和“阶下囚”之间设置“缓冲区”,防止党员干部出现“没有问题就完美无瑕,出了问题就锒铛入狱”现象。

  2014年7月至2015年,都安瑶族自治县科技局局长潘康生以“联系食用菌项目事宜”等事由,报销了车辆通行费、差旅费和油费共计4348元,并先后10次使用单位公车加油卡给其私家车加油,费用共计2429.26元。今年1月,潘康生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上林县副县长、公安局长白幼明,县公安局政委黄红元在高考期间安保和维稳工作中,工作失职、擅离职守。南宁市委按照相关规定,免去白幼明、黄红元相关职务;

  ……

  2015年以来,广西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3745人,运用第一、二种形态执纪监督的比例接近4/5。

  “以往只注重查大案要案,对违纪的‘小枝小节’有时会养着放着,现在则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一开始就采用谈话函询、轻处分等方式执纪。”自治区纪委第八纪检监察室主任徐波说。

  执纪理念转换后,自治区三级纪委在全区开展问题线索专项清理工作,对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严格按照5类线索处置方式提出处置意见。据统计,区纪委本级清理排查的党员领导干部问题线索共涉及961人,其中区管领导干部595人,经分析研究对461人进行了谈话或函询处理,广大干部受到了警示教育,部分干部的问题得到了澄清。

  擎“利剑”拔“烂树”——

  “抓小”不“放大”,反腐力度不减节奏不变

  “张冬梅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用公款报销应当由个人支付的费用;严重违反廉洁纪律,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友谋取利益,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张冬梅身为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丧失,严重违反党的纪律,且党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性质恶劣、情节严重……

  5月25日,广西纪检监察网公布了自治区体育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巡视员张冬梅严重违纪被“双开”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

  “抓小”,并不意味着“放大”。对那些经不断提醒挽救不奏效,最终走向违纪违法道路的党员,尤其是对于那些“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党员干部;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后仍然顶风违纪的行为”,广西纪委擎“利剑”、拔“烂树”,坚持有案必查、有贪必肃,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2015年,广西共立案6285件、处分6051人,同比增长48.7%、43.7%,增幅比上年分别提高24和25个百分点。其中,党纪重处分和作出重大职务调整达2822人,移送司法机关549人,包括自治区林业厅原厅长陈秋华、自治区司法厅原副厅长梁振林、广西新华书店集团原董事长黄健等一批严重违纪违法案件。

  2016年,广西反腐力度不减、节奏不变。1至3月,广西共立案5298件,处分1194人,同比增长187.9%、16%。

  铁尺量出新生态,绿染壮乡满目春。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把握和运用,让全区党员干部作风为之一新。据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的调查显示,群众对广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从2014年的78.7%上升到2015年的82.27%。

(责任编辑:张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