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彭州优秀环卫工人:20年用汗水淹埋垃圾臭味

21.06.2016  11:17

四川在线消息(述知 光余 四川在线记者 丁宁) 路过垃圾桶,人们会捂住鼻子快步往前走;在垃圾填埋场,刚倒出的垃圾直接让人发呕。这就是垃圾的力量——它要把所有的人从它身边赶走。

然而,有一个人20年都没有被垃圾赶走。20年来,他与垃圾为伴、与假日无缘;他在兑现承诺,立足岗位、奋勇争先。他就是彭州市城管局优秀共产党员、十佳环卫工人周乐军。

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20年前,周乐军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本可选择一份好工作的他却把战场搬到了垃圾场。

20年来,他干过环卫战线上每一个艰苦的岗位,从街面清扫保洁到生活垃圾收运,从机械维修到垃圾填埋场管理,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定。

要让市民嗅不到垃圾的异味,环卫工人就得每天从早上6点忙到深夜10点。遇到重大节日、创卫攻坚,周乐军更是把家搬到了“战场”,“5+2”、“白加黑”只争朝夕的连续奋战为的是及时完成垃圾清理。

在垃圾车维修工作时,他一颗螺丝、一滴油都舍不得浪费,仅值几块钱的线手套,四个手指头都漏出来了也舍不得扔,妻子埋怨他“这些废品烂得别人都不用了,你还拿来当成宝”,他只是憨憨一笑,对妻子说“我只是想对得起国家为我发的这份薪水”。

没有先进的仪器与设备做支撑,靠一双手、一把钳子,在垃圾车下一干就是几个小时,苍蝇、蛆时不时爬到身上、嘴边,全身上下弥漫着刺鼻的垃圾臭味,在抢修车辆时根本来不及顾忌。“脏我一人,干净万家”,是周乐军最惬意的收获。

把最重的担子扛在肩上

提起周乐军,同事们个个伸出大拇指,由衷敬佩他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工作作风。

2013年7月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强降雨入侵彭州,处于山上的垃圾填埋场陷入暴库危机。接到防汛抢险紧急通知,周乐军没有犹豫,举手高喊:“我是党员!我先上”,抢先报名成为第一批抢险突击队队员,连夜深入填埋场库区,把仅有的作业工具让给年轻的同志,自己用双手垒砌石块、搬运沙袋、打捞洪水中的垃圾……

雨水浸透了衣服,鞋子灌满了泥浆,早已分不出身上是汗水还是雨水,仍然全心投入抢险工作。

一夜的奋战堵住了填埋场的灾情,但中转站的压力却又接踵而来,垃圾浸水加重、数量猛增给承担装机运输作业的周乐军带来了不小的难题。没有休息的时间,军人出身的他重新打起精神,凭借“步子迈得大,频率也要快”的作战经验,不断提高运输频率,一趟又一趟穿梭于垃圾堆体与压缩设备口之间,只待装满垃圾就立即快速前进,为减少上厕所的时间更是刻意少喝水,直至第二天深夜才把100余吨的垃圾压缩任务完成。

持续工作26小时、把最重的担子扛在肩上,20年来周乐军一直践行“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诺言。

将群众的期盼装在心里

2015年,因工作需要,周乐军调动到彭州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担任负责人。他以“打扫干净里子,自己挣回面子”形象地比喻填埋场管理工作。

他着手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大宝村村民反映强烈的填埋场臭味熏人问题。说干就干,周乐军带领填埋场工作人员新铺、修补垃圾覆膜约3.2万平方米,从源头上减少了苍蝇和臭味的产生;利用自主研究的“U”型沟,实现雨季雨水顺利分流,科学减少污水淤积;组织填埋场党员干部在周边山坡裸土地带播撒花草种子,种植桂花、香樟等树木,打造生态式垃圾卫生填埋场。

如今,填埋场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垃圾覆膜率达85%,绿化覆盖率达50%以上。臭气消失了、苍蝇减少了,填埋场的变化终于得到了村民们的赞许:“如果我们没有住在这里,真不敢相信这是个垃圾场!”。

总要为老百姓做点事”。周乐军告诉记者,环境卫生好了,就像一个穿着整洁的人,看上去就有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