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确定2015年旅游工作要点

30.01.2015  16:45

2015年,既是旅游综合改革的起步之年,也是“十二五”收官,谋划“十三五”的关键之年。展望新的一年,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商务旅行的稳定增长、交通网络的进一步通达,以及各国相继推出的签证便利化政策,将为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推动力。

从近年来吉林旅游业发展总体趋势看,我省旅游业正处于最佳的黄金发展期,旅游经济的高增长期,项目建设的高投入期,产业结构的调整期,旅游要素的整合期,产品功能的完善期,服务质量的提升期,游客需求的多样期,相关矛盾的凸显期。因此,新的一年,我省旅游业既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也存在着困难与挑战。

全省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文明、有序、安全、便利、富民强省”为目标,以打造旅游业升级版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统筹协调,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和丰富产业链条,开发大市场、建设大产业、构建大格局,全力推进全省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振兴、富民强省做出更大贡献。

发展目标:全年预计接待海内外游客13957.86万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总收入2308.49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比2012年再翻一番的目标,为“十三五”起好步、开好局打下坚实基础。

(一)积极推动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推进旅游业综合改革,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是注入旅游业发展动力和活力的根本途径,是谋求新一轮旅游产业大发展的迫切需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事关全省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旅游业改革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探索性的重点工作,务必抓实抓出成效。今年要围绕深化改革促进旅游业创新发展,重点抓好延边等9个市县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试点地区要重点围绕“三个创新”进行改革,一是创新旅游部门统筹职能。积极探索新常态下旅游部门协调各方,整合各类资源,支持具备条件的市县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推动体制创新。二是创新土地、财税、资源、金融、人才、技术等政策支撑措施。上下结合,共同推动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特别是要在推动旅游用地政策创新方面取得突破。三是创新引导产业发展和优化行业管理的方式。适应旅游规模快速扩大,旅游矛盾日益凸显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做大做强旅游业,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新举措。从我省实际出发,在体制改革方面,主要解决资源分散、管理分散等问题;在机制创新方面,主要解决协调能力、调控能力等问题。重点要在设立旅游业发展基金、旅游企业重组、搭建旅游投融资平台、开展旅游联合执法等方面实现突破。依据这一要求,省旅游局将积极协调,争取政策支持,抓紧制定出台支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政策性文件,明确措施要求。通过强化规划统筹、要素整合、投资引导、区域协调,提升旅游部门对产业发展的引领能力和整合能力,形成全方位推进改革的工作局面。试点市县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面规划设计旅游业综合改革发展的总体框架,研究确定改革方案,制定相应的职能转变措施,不等不靠,因地制宜,大胆实践,尽快启动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要遵循“统筹推进、综合配套、创新体制、活化机制、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搞好综合协调,加强分类指导,创新工作机制,改革管理体制。要围绕“大旅游、大融合、大区域、大集团、大项目”等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大胆实践,以机制创新突破体制障碍。综合改革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操作复杂,必须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指导下,创新着实政策和超常举措,积极稳妥地推进实施,取得扎实成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高标准编制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必须符合吉林旅游业的发展实际,必须符合打造旅游支柱产业的总体要求,必须符合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充分体现战略性、创新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要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支持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机遇,战略谋划,顶层设计,合理布局,优化政策,高水准提出五年规划的思想和理念,强力推动我省旅游业在更高起点、更高目标上快速发展。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和调整产业结构,把宏观战略真正落实到产业发展和产品建设上来,把“十三五”时期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战略、产业布局以及发展方向、重点、步骤谋划好,力求思路清晰,目标科学,布局合理,措施可行,适度超前。各市州也要按照全省规划布局,把产业布局的谋划和长远目标的制定有机结合,除精心研究本级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外,还要全面谋划区域战略布局和整体推进。落实保障措施,将全省及各地旅游业“十三五”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组织实施。

(三)加快推进图们江三角洲国际旅游合作区开发建设。全面落实朝鲁书记“长吉图战略实施的重点在‘图’,关键在‘珲’”和超良省长“明确载体和突破口”的指示精神,紧紧抓住长吉图战略实施机遇,尽快完善长吉图旅游业发展一体化战略实施方案,召开工作汇报会专题研讨论证。通过旅游业率先崛起和突破,打开我省通江达海出口,助推长吉图一体化发展。当前,重中之重的是加快对外通道建设,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有效衔接。围绕这一战略使命,按照“互联互通,旅游先通”的总体思路,利用我省沿边近海的区位优势和国际合作的外部环境,加快推动图们江三角洲国际旅游合作区建设,争取上升为国家战略,促进吉林省对外开放。要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下,启动图们江三角洲国际旅游合作区规划编制和实施,抓紧制定工作方案,制定工作进度推进时间表。按照先易后难,先双边、后三方的方式分步推进,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一区三国”的管理模式,争取国家层面支持,力争“72小时免签”、“进出口退税”等政策在我省实施。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白城要抓紧推进中蒙自驾游项目开通;延边珲春要推动中俄自驾游项目开通,开发图们江水上观光旅游项目,积极推进东北亚陆海联运环海邮轮游、图们江出海游项目,扩大中俄朝环形跨境游规模;召开边境旅游座谈会,部署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开展边境旅游的国际合作和跨境产品开发;继续办好第四届“大图们倡议”东北亚旅游论坛,深化东北亚区域旅游交流合作。

(四)持续推动旅游业升级发展。围绕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和转型发展,确定今年为全省旅游业升级完善提升年。要积极探索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扩大旅游企业规模和经营范围的新网络、新领域和新渠道,积极推进旅游社会化进程。加快“吉林元素”系列旅游商品开发,拓展网络销售渠道,在淘宝网上推介我省名、特、优旅游商品,提高旅游消费收入比重。培育龙头旅游企业,推动净月潭旅游发展集团上市,成为继长白山旅游股份之后的第二个上市公司,加快组建旅行社集团。到今年底,力争全省旅行社达到1000家,其中经营出国旅游业务组团社100家;A级旅游景区数量增至300家,其中5A级景区7家,4A级景区30家;星级饭店总量增至260家,其中5星级饭店12家,4星级饭店58家;全省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到100家以上。继续加大旅游信息化建设力度,完善智慧旅游应用平台,实现旅游管理的智能化、现代化。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出台《关于扶持旅行社做大做强的暂行规定》等相关政策措施,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加快推动我省旅游业跨越发展。

(五)加快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以项目引领,带动产业升级,围绕“引得来”谋划一批旅游品牌项目,围绕“留得住”建设一批旅游配套项目,围绕“游得好”打造一批旅游服务精品项目,形成和释放旅游大项目集群效应。今年全省开工建设旅游项目243个,其中新建75个,续建168个,计划投资3012.9亿元,完成投资314.1亿元,同比增长3.9%。积极推动广东长鹿集团开发通化国际休闲游博园、长白山咸键资源股份公司开发通化通用航空产业园区、无锡灵山集团开发桦甸旅游综合体项目签约并开工建设;加快推进万科松花湖国际度假区项目、长白山漫江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查干湖生态旅游产业园项目、吉林乌拉旅游产业园项目建设。实施全省景区星级厕所、停车场的改造升级工程,合理布局,提高标准,有序推进,使全省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落实国家旅游局《关于实施全国旅游厕所革命的意见》,启动旅游厕所管理建设大行动。各地要加强资金调配,协调项目资金、用地、用水、用电等问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以商建厕、以商养厕、以商管厕。按照《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进行验收,达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要求。按照《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总体规划》要求,组织编制《吉林省河湖连通旅游发展规划》,继续推进“三江三湖”水上旅游项目;运用旅游资源普查成果,将普查成果广泛应用到数字化平台中,积极组织优势旅游资源的招商引资,加快资源向产品的转化过程,广开招商渠道,搭建有效平台,对外发布我省优秀招商引资项目,与国内外大型企业洽谈接触,确定投资方向,完善现有产品和项目,谋划新的投资项目。

(六)加快推进旅游航空建设。 继续加大 航线开发力度。 按照“航线开发要服务服从市场开发,市场开发要为航线建设保驾护航”的工作思路,今年全省新增国际国内航线20条。开发国内航线,加快开发长春机场同全国各主要机场的航线网络,开通全国各省会城市以及计划单列市、经济发达城市和主要旅游城市的航线,提高航班频率,有重点地加密竞争航线,开辟与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机场间的空中快线;积极引进幸福航空公司在长春机场设立过夜基地,设计“经长飞”的省内航线,打造以长春为枢纽,连接延吉、长白山、通化等支线机场的对冲式航线网络;努力增加开通长白山至重点旅游客源地城市航线。开发国际航线,大力拓展国际和地区航线。加大对韩航班密度;保持对朝、俄航线持续通航;视中日关系适时复航并新增对日航线航班;优化香港、普吉等航线为直飞航线;扶持和帮助有关旅游企业运营国际包机,将延吉逐步打造为中、韩、朝、俄游客的转运平台。扩大港澳台航线开发,打通东北亚空中通道,并延伸至东盟地区客源市场。 继续推动吉林航空公司组建。 邀请中国商飞来我省实地考察和进一步会商,根据双方会商情况,形成更为准确详细的项目可研报告,搞好工作对接,共同做好相关前期工作。

(七)加大旅游市场开发和推进区域旅游合作。旅游宣传推广要在创意创新的基础上,增强覆盖广度和深度,让旅游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走进千家万户,做深做实,产生持久影响力,使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和旅游带来的幸福快乐。

深度拓展国内市场。 重点加大对周边市场及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的宣传力度,利用其集散功能与辐射效应,扩大我省旅游宣传范围。同时培育和发展长江流域、中原地区及重庆、湖北、陕西、河南等新兴客源市场;组织与广东、台湾、福建等地继续开展“你来我往”、“交换冬天”等大型旅游推广活动。创新开展有规模、有影响、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展示、节事活动。利用松花江、鸭绿江、查干湖、净月潭、向海等水域资源开展“中国吉林端午龙舟赛”等活动,完善和提升水上旅游产品。今年吉林至珲春高铁开通,以长春为中心的高铁网络正在逐步形成,沿线各地要做好有效宣传,体现高铁旅游效应。 创新开发旅游精品线路。 今年要重点完善提升长吉图、鸭绿江、松花江精品旅游线路;全力打造中部城市群精品旅游线路;培育开发西部地区河湖连通精品旅游线路。

加大国际市场开发。 入境旅游是旅游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标志,也是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的关键领域。要塑造“人文吉林”旅游新形象,实施旅游整体品牌战略。以“中韩旅游年”活动为重要契机,组织开展好韩国市场的开发和交流合作活动,早谋划、早准备,认真做好今年在韩国举办的“中国旅游年”闭幕式的承办工作,研究和谋划我省对韩旅游交流合作项目,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以“第十届中国吉林东博会”为平台,设立东北亚旅游馆,举办东北亚旅游博览会,推动“中国吉林旅游大集”迈向国际化;做好港澳台市场不同人群的梯次开发,加强对港澳台的游学品牌推广;深度拓展新加坡市场,加强航空航线市场营销推广,实现更大范围境外市场的互联互通,从而形成 “立足韩俄日、巩固港澳台、拓展东南亚、探索欧美新市场”的开发格局。

促进“旅游风云榜”评选常态化 。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产品,产品发展的最高境界是品牌。作为政府部门,我们要为产业发展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品牌意识,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美丽中国”旅游风云榜评选发布,已经成为年度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展示活动。各地要抓住“美丽中国”评选的有利契机,逐级开展推选,把“美丽中国·美丽吉林”候选项目推选活动作为常态化常抓不懈,把争创“最好饭店、最美景区、最佳旅行社、最优导游员”和开展“游客最喜爱的吉林美食”、“美丽吉林”音乐作品征集活动,纳入“美丽中国”、“美丽吉林”评选活动中,打造吉林魅力品牌。充分利用“中国旅游风云榜”平台,争取在更广的范围、更大的平台、更高的层次上参与2015年“中国旅游风云榜”推选活动,充分评价、展示和发展自我,全面提升吉林旅游影响力。

推动区域旅游合作发展。 以国家实施新一轮支持东北振兴战略为契机,积极推动我省与大东北、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旅游合作,将吉林建成立足东北、辐射全国、面向东北亚的大旅游区和重要目的地。一是 推进区域无障碍旅游。 消除行政壁垒,逐步实现区域性游客服务、安全救援、金融消费、旅游交通的“一站通”、“一网通”、“一卡通”、“一路通”,增强便利化;二是 联合打造区域旅游精品。 以构建大长白山品牌为支撑,将生态、工业、民俗、文化、边境等旅游资源开发与大众的观光、休闲、度假、体验等旅游需求有机结合,开发整合旅游产品。三是 共同开发区域旅游市场。 通过轮流举办区域性会展、会议营销、旅游节庆、广告投放等方式,进行宣传推介,包装打造区域旅游品牌,营造统一目的地形象,面向国内国际推广。四是 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成立旅行社、旅游营销、旅游商品等企业联盟,带动区域旅游要素一体化发展。加强区域旅游务实合作,推进资源、市场、力量、功能、链条整合,把分散的旅游资源和市场串成线、集成团、连成片,统一发力,联动发展,实现产业布局一体化、市场营销一体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一批跨行政区域的重点旅游目的地,开展“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品牌创建,形成调动地方党委、政府发展旅游积极性的新抓手。

(八)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与农业融合, 乡村旅游是现代农业的新业态,是新农村建设的新载体,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深入发展乡村旅游,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搞好乡村旅游带头人培训,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点的“旅游小镇”、“雪乡(村)”、“满族村”、“金达莱村”等特色乡村,打造环城乡村旅游经济圈,实现城市反哺农村的良性发展。全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致富工程,抓好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推进《乡村旅游示范单位标准》、《乡村旅馆(农家乐)评定标准》制定,规范接待经营,完善服务体系,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发展。 与文化融合, 形成更具吉林特色、更有独特魅力的新兴文化旅游产品产业链。统筹推进集安高句丽、敦化渤海国、农安辽金古城、吉林乌拉以及四平叶赫、德惠沙俄建筑群等“四大两小”历史文化主题景区规划编制工作;打造长白山文化旅游产业园、长白山文化创意产业园、长白山休闲养生产业园;运用第二次全省旅游资源普查成果,组织编撰《吉林省旅游资源故事汇编》、《吉林省旅游资源汇编》(地方篇)系列丛书,强化旅游资源的文化传播载体功能,用文化活化旅游资源,提升文化旅游开发层次和内涵。 与工业融合。 深入抓好工业旅游和旅游新业态培育工作,依据《吉林省工业旅游景点服务质量标准》,组织开展工业旅游示范点评定工作,并对确定的示范点进行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服务功能配套提升,建设一批工业旅游特色项目和示范基地。同时,积极推进旅游与体育、科技、教育、军事、养老、中医药等新兴和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与相关部门和行业统筹协调,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加快推动落实。

(九)进一步加大旅游市场和安全监管力度。深入落实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推进法治吉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

贯彻实施新《条例》。 即将颁布实施的《吉林省旅游条例》,是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维护经营者合法利益的地方法规,是依法治旅、规范旅游市场的法规利器。要采取统一下发法规读本、印制宣传挂图等形式及运用各种媒体深入宣传贯彻;组织全省旅游行政管理干部、旅游执法人员和企业从业人员集中培训辅导,增强学法用法意识;今年底要在全省开展贯彻实施《吉林省旅游条例》执法大检查,切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强化旅游市场监管。 旅游市场秩序是衡量地区旅游发展水平的首要标准。一是 推出四项制度 ,即强化督办制度;建立旅游市场秩序综合评价制度;建立健全服务等级“退出制度”;建立旅游目的地警示制度。二是 加强综合整治。 利用半年时间,集中开展“深入贯彻《旅游法》,综合整治全省旅游市场秩序行动”,采取企业自查、专项检查、明察暗访等综合整治方法,对旅游市场进行全面整顿。加强与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的联动,对踏“红线”、闯“雷区”等违反规定的行为零容忍,重点打击“黑社”、“黑导”、“黑车”、“黑网站”等非法行为。三是 创新社会监督形式。 动员社会监督员对旅行社、导游、住宿、景区、交通、购物等各个环节开展明察暗访;强化媒体的舆论监督,支持媒体曝光旅游违法违规事件。四是 严厉打击旅游失信行为。 建立健全旅游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发布“旅游失信行为记录”,依法公布违法违规信息,使违法违规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无藏身之地。

加大安全管理力度。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旅游安全永远在路上。按照“属地管理”和“管行业必管安全”原则,落实政府领导、部门监管、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对滑雪场、冬捕场地、景区内道路交通、特种设备设施等重点环节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加大春节“黄金周”和全国“两会”期间旅游安全力度,继续组织全省旅游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并坚决落实大型旅游节事和人员聚集性活动的安全工作责任制。修订完善《吉林省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旅游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处理程序。统筹推进各地旅游安全信息化工作,确保省、市、县三级和旅游企业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发挥保险对旅游业的保障作用,继续实施旅行社责任保险统保,推动住宿、旅游交通及高风险旅游项目等经营者实施责任保险制度,提高保险保障水平。

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 深化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对全省42家示范试点单位进行分类指导,搞好评估验收。加快旅游标准制订、实施和推广步伐,出台《吉林省工业旅游景点服务质量标准》、《吉林省乡村旅游示范户评定标准》等地方标准。按照“解放思想,从严管理”的方针,重点加强对去年评定的34家4A级景区管理,依据质量等级标准,本着“缺啥补啥”原则,逐项落实整改意见,实行“退出机制”,对整改不到位的予以摘牌。

      创新完善旅游统计体系。 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积极探索和实践旅游统计工作的新方式、新内涵,建立全省统计队伍,健全旅游经济运行动态监测机制,彻底结束没有旅游数据总量分析的历史。依据《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吉林省县域旅游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全省及县域旅游业进行目标考核,从而使我省旅游业进入数字化评价、管理的新阶段。

(十)切实加强旅游行业的自身建设。一是 抓好旅游系统文化建设。 培育和加强系统文化建设,是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重要的软实力,是全省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应该共同恪守的理想和精神家园。长期以来,旅游业的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产业文化、企业文化和系统文化体系尚未形成,文化品牌不突出。抓好机关文化建设,要以善学、务实、创新、进取为核心,全面加强“六型”机关建设,给全系统做榜样、当表帅,各级旅游部门要努力成为系统和行业奋发有为、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一把尺子、一面镜子、一个标杆;抓好系统文化建设,要以善行、服务、团结、开拓为核心,在全系统广泛开展“美丽吉林”音乐作品等征集活动,打造和形成企业精神、系统文化,加强文化体系建设;抓好行业文化建设,要以善成、文明、诚信、和谐为核心,建立服务标准,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塑造新形象、展示新风采,引领和带动全省旅游行业的文化建设。二是 积极营造创业、创新、创优氛围。 创业是基础,创新是动力,创优是目的。鼓励创业,要有干大事、创大业、求卓越的胆识和魄力,在新业态培育、市场开发、产品换代、国际合作等方面勇于开拓,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突出创新,积极适应和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旅游业发展新常态,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支柱产业,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突破,敢为人先,先行先试,让“吉林创意”、“吉林元素”、“吉林优品”等成为吉林旅游的新坐标、新品牌、新形象,创新工作方式、激活推进机制、理顺管理体制,通过改革获得更大红利;推动创优,争创一流业绩,打造优质服务,树立岗位标兵,培养行业带头人,做好行业先进表彰工作。努力提供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品质、一流的环境,全面塑造“满意吉林”、“幸福吉林”、“吉祥吉林”的旅游环境,整体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扩大“旅游吉林”的市场影响力。三是 建设高素质的旅游干部队伍。 以干事业、转作风、促发展为目标,增强“六种意识”,提高“六种能力”,把握发展规律,认清旅游业的新常态,增强我们旅游业的产业自信、行业自信和事业自信,全面培养和打造一支能干事、高素质、有作为的旅游干部队伍,建设学习型、法治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继续实施分级绩效管理考评,系统采取省对市到县旅游部门考评;局内采取局对处到个人考评,定量分析,定性评价,运用绩效管理、综合评价和 信息化建设等科学有效手段,实现全省旅游业惯性运行、良性发展,建立和完善适应新常态下的吉林旅游业发展的新机制,推动全省旅游工作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