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省园艺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9.12.2014  11:45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紧紧围绕人参产业振兴、蔬菜产业提升工程及食用菌、林蛙等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推进措施,促进了全省园艺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预计全省园艺特产总产值实现1300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人参业产值预计实现400亿元,同比增长38%。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取得较大突破 。蔬菜产业提升工程顺利启动实施,完成省政府下达的5万亩棚室建设任务,全省棚膜蔬菜总规模达到110万亩,棚膜蔬菜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全省棚膜蔬菜产量达到440万吨,比上年增加20万吨,进一步缓解了大中城市冬春季节蔬菜供应紧张问题,丰富了城乡居民“菜篮子”。全省振兴人参产业工程取得显著成效。生产规模得到科学调控,全省人参留存面积稳定在5255万平方米,鲜参产量2.1万吨,价格稳中有升。人参精深加工能力显著增强,人参全产业链开发取得新进展,人参食品、药品、保健品、日用化工品等系列产品开发达到1000余种。 “长白山人参”品牌生产企业达到27户,产品达到92种,产品种类愈加丰富,内在品质持续提高,在市场营销中呈现出显著的竞争优势。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延边、吉林地区以发展黑木耳为主,通化、白山地区以香菇为主,中西部平原区以平菇、金针菇等鲜食品种为主的发展格局。全省食用菌产量达到100万吨,比上年增长17.6%。深入贯彻落实林蛙产业扶持政策,重点扶持了长白山优质种蛙繁育基地、标准化封沟养蛙示范基地、长白山林蛙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项目建设,促进林蛙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年末回捕商品量4.8亿只,同比增长6.7%。马铃薯原种扩繁补贴试点工作扎实推进,争取国家补贴资金500万元,落实试点面积5万亩。

   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加速 。充分发挥各地区位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布局,按照东部重点发展中药材、经济动物、食用菌和长白山山珍食品,西部重点发展瓜菜、油料及特色经济作物,中部重点发展棚膜经济及露地瓜菜的总体区划布局,以 “特产之乡”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了区域特色鲜明的专业产品基地建设。汪清天桥岭、蛟河黄松甸的黑木耳之乡,洮南福顺辣椒之乡、黑水西瓜之乡,农安哈拉海三辣之乡,榆树泗河圆葱之乡,扶余三井子花生之乡,东辽凌云韭菜之乡等基地规模持续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带动了区域性特色经济加快发展。

   标准化生产水平持续提高 。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和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不断加大投入品监管力度,促进园艺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按照农业部相关标准加强生产管理,对于规模较大的棚膜园区,建立了生产、投入品、收获、销售等管理档案,实行了品种、施药、技术、检测、标识、销售等关键环节的统一管理,切实提高了质量安全水平。2014年新创建国家级园艺作物标准园19个,总数达到101个,其中设施蔬菜标准园98个。全面实施人参质量提升计划,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全面开展测土栽参,严格实行人参种植职业资格认证、品牌产品原料基地认证、种植档案登记和田间记录等标准化生产规范制度。开展了新一轮人参高效低残农药的筛选、登记和推广工作。完成测试土样3000个,农残、重金属指标合格率达到100%。评选认定19个“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生产基地,建立完善了“长白山人参”质量追溯制度。

   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 。坚持把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产业振兴的主导模式,加快引进战略投资主体,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在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促进了产加销有机结合。康美药业、益盛药业、紫鑫药业、长白山制药等龙头企业精深加工水平持续提升,近年来引进的韩国人参公社、日本津村公司、台湾炳瀚集团、山东绿叶集团、广东雄风集团等一批人参企业投资规模不断加大,陆续达产达效。与广州恒大集团的人参产业合作项目深入推进。大型龙头企业已经成为我省集中采购、集群加工人参产品的主体,促使小作坊式散户加工数量持续减少,落后产能加快淘汰。棚膜蔬菜园区建设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投资建设棚室比重进一步提高。食用菌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大山合集团白山现代农业公司、长春高榕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食用菌企业,带动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产品附加值持续提升。林蛙养殖呈现出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蛙王生物、永利药业等企业积极开发林蛙产品精深加工项目,辐射带动基地和农户能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