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四平市多向发力促增收

13.03.2015  10:17

      3月6日上午,停在伊通满族自治县就业服务局楼下的三辆大客车缓缓驶出伊通,直奔大连新中海产食品有限公司,150名伊通籍农民工乘车重返大连上岗工作。

      当天,伊通还举行了2015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招聘会活动,向村民“送岗位、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来自全县15个乡镇和4个街道的务工人员迎着春风来到这里,喜赶“春风行动”就业大集。

      “‘春风行动’每回都设在家门口,不用出远门就能找到工作,挺好!”外出务工人员、三道乡瓦盆村6社村民王世昌还告诉记者,有了家门口的就业点,他和他的老乡们就不用大老远的找工作去了。不仅地里有收成,打工还有工资,老百姓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据悉,2014年,伊通全县劳务经济总收入10.7亿元,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60%。

      农民增收是一篇大文章。2014年,四平的“农民增收文章”可圈可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0722.7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同比增长9.5%,实现“十一连快”。

      2015年,四平将从构成和形式上发力,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从农民收入构成上发力。

      一是产业收入,紧紧抓住粮食、畜牧业和园艺特产业这3个基础产业,注重调结构、提品质、增效益。

      二是工资收入,就是劳务收入。对内要培养职业农民,通过规模经营实现增产增收;对外要培养技能型人员,注重培养农民的一技之长,使其在技能型、高收入的岗位上就业,靠技术多赚钱。

      三是财产收入,主要是活化土地使用权的金融功能和作用,有效缓解融资难矛盾;用好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权利,将虚化的产权量化到户、到人,使农民能够依法获得集体资产股份分红;盘活农村土地、房屋、林权等“沉睡”的资产,使其变为显性的、恒久的资产,释放财产增值、农民增收的潜力。

      从增加农民收入的实现形式上发力。

      其一,鼓励农民兼业增收。鼓励、扶持农民外出务工,或种温室、大棚,或搞小规模的养殖业。

      其二,特业增收。引导农民从事各种名优特新农产品生产。

      其三,合作增收。促进农民与企业合作、农民与合作社合作、农民之间合作。

      其四,依靠资源增收。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旅游、民俗旅游等,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