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再奏丰收曲——2015年吉林省农村工作综述

20.01.2016  07:24

      粮食生产再获大丰收,全年粮食产量继续保持突破700亿斤的历史高水平;全省农民收入有望保持8%的增长速度;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左右……丰收、提效、加速、增长,2015年,白山松水再次奏响丰收曲。

      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刚刚过去的一年,吉林省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首要政治责任,作为富民强省的重要基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实现2000年以来的“十六连丰”,全年粮食产量继续突破700亿斤的历史高水平,达到729.4亿斤。

      农业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坚持统筹保障粮食安全与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优先发展精品畜牧业,加快发展园艺特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业,初步形成粮经饲兼顾、农牧特加结合、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畜牧业发展实力持续增强。依托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现代牧业经济,围绕生猪、肉牛、肉羊、肉鸡、奶牛、梅花鹿6条产业链,推进全产业链开发,实施“放心肉”工程,推进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无疫区建设,畜牧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预计到2015年底,全省猪、牛、羊、禽分别发展到3100万头、755万头、900万只和5.83亿只,全省畜禽养殖业产值达到135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1800亿元,占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35%以上。

      ——园艺特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坚持把园艺特产业作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结构的主要抓手,依托丰富的特产资源,采取工程化、项目化、园区化举措,加强多元开发和综合利用,稳步推进蔬菜、中药材、食用菌、北方经济作物、经济动物、北方长白山山珍食品等产业基地建设,园艺特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2015年,全省园艺特产业总产值实现1400亿元,其中人参业产值450亿元、食用菌产值72亿元。

      ——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坚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强龙头、建基地、树品牌、创机制,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2015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左右,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增强。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核心任务,在着力抓好产业增收、政策增收和财产增收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开拓劳务增收门路上,千方百计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好势头。在2014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的基础上,有望保持8%的增长速度。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等6大工程、村屯道路等32项建设,打造样板村群和标兵村,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显著改善。2015年,省投专项资金1.8亿元,重点支持421个重点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环境整治等5类605个项目建设。环境整治村达到8719个、农户402.33万户,基本实现全覆盖。

      强基固本提效率互联物联联农家

      为了进一步打牢农业生产的基础,2014年以来,吉林省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启动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高效节水灌溉、中部引松供水等工程,开展节水增粮行动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87.6万公顷。

      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开展黑土地保护治理试点,探索保护性耕作、水土流失、提升有机质、农田防护林、污染防治等8种保护治理模式。统筹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和千亿斤粮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全省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达到2000万亩。深入开展粮油高产创建,建设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2905个,年均581个,总面积2982万亩,年均596万亩,累计增产粮食近60亿斤。

      加强全程农机化建设。2014年以来,改革创新农机购置补贴方式,重点围绕产粮大县、新型主体、薄弱环节敞开补贴。大力培育农机合作组织,探索开展农机租赁试点。预计到2015年底,全省大中型拖拉机达到48.08万台,其中50马力以上拖拉机达到9.21万台。全省机械播种、机械耕整地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86.6%、92.3%和50.2%,全省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80%。

      强化科技支撑。深化种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产学研联合攻关、育繁推一体化。突出技术集成应用,重点推广测土施肥、生物防螟、农田灭鼠、种子等离子、保护性耕作等重大增产技术。主要粮、油作物自主创新良种普及率达到100%。玉米螟生物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五大技术基本实现主要粮食作物和常发区全覆盖。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

      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坚持以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加快构建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推动惠农信息“进村入户”,推进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与试点县数据共享,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和12316信息服务平台覆盖面不断扩大,玉米、水稻、设施蔬菜、人参等产业物联网建设加快推进,建成玉米、水稻物联网应用示范点30个,12316三农信息服务平台年均为农民节本增效15亿元左右。加强与淘宝、京东等方面合作,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建设电子商务终端网店3000家。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增加到7个。

      构建新型经营体系加速发展现代农业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和多元化服务,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新型职业农

      民。目前,全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分别发展到21558个、55861个和469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深入推进,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万人以上。

      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围绕新型经营主体资金、用地、税费、信贷等方面需求,不断加强金融、保险、科技、装备、信息等服务,加快推进公益性社会化服务和供销社体制改革,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目前,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683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27%。

      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优质环境。围绕破解“粮咋转化”、“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钱从哪来”、“人往哪去”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强化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一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吉林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明显增强。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漫天瑞雪给白山松水披上了银装,也给即将到来的丙申猴年送来了春的气息。新的一年,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期待着,期待着黑土上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