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市民需正视“平均工资拉动社保”的效应

19.06.2015  10:06

随着各地平均工资的出炉,由于平均工资的增加,各地的社保缴费基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不少网友感叹,工资没涨但社保缴费提高,实际到手工资变少,收入“被下降”。专家认为,中位数可能比平均工资更能反映全体就业人员收入实际情况,但不断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众所周知,决定职工社保数额的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社保缴费基数,根据社会保险实施方案,社保基数是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对应的,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每年社会平均工资基本都是上涨的,于是基数也就跟着上涨;二是比例系数,比较世界各国,咱们的社保缴纳比例几乎引领全球,连国务院副总理马凯都吐槽过“社保缴纳比例占到工资总额的40%~50%”的现实。因此,在职职工和诸多守法企业压力巨大,一边是必须遵守《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缴纳社保;另一边却是,一旦企业效益不好,就注定会被社保所拖累,即便效益与往年持平,收入也将不同程度减少。

 

有专家称,多缴社保没有坏处,以后将拿得更多,多缴的也是自己的。这样的道理,其实也不是完全说不通。然而,在推迟退休年龄的语境里,在通货膨胀并没有任何减弱迹象的语境里,社保基数年年上涨,仿佛让缴社保的企业与个人都变成了那个推着石头上山但却永远也看不到尽头的西西弗斯。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确定了“建立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目标。笔者认为,对于当下我国社保制度,最需要调整的就是要松绑太过虚假的平均工资与社保基数之间的决定关系,更需要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社保缴纳的系数。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发挥国有资产的公共属性作用,就像目前一些省份已经开始把国资划到社保之中,以此来降低社会负担。相信,在降低民生负担的基础上,也能够进一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让我们的社保制度更加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