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推进全民绿化打造生态美丽通化

14.02.2016  12:30

  通化市始终坚持在绿化中推进发展、在发展中推进绿化,把绿色发展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经济产业化,加快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集中力量打造绿色、生态、美丽通化,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绿色转型发展的先行区,积极争创国家级森林城和国家级生态市。截至目前,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先进单位”、“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省连续3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先进单位”、“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先进集体”和“省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活动先进单位”。

  ——造林面积和质量实现新突破。组织实施“三北”防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百万亩红松阔叶林工程、百万亩速生丰产林工程、百万亩封山育林工程,使水土流失得到治理、森林植被得到恢复,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十二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造林面积86.28万亩,占计划造林面积55.4万亩的156%,其中:三北防护林工程完成13万亩,退耕还林配套工程12.1万亩,封山育林44.5万亩,裸露山体修复工程3.2万平方米。造林成活率、三年保存率和面积合格率均达到国家标准,位居全省前列。

  ——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不断向规范化、基地化、科学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认领绿地、保护古树名木及包保小区绿化等活动。坚持全社会办林业,推动全民搞绿化,积极策划开展了营造“公仆林”、“三八林”、“同心树”、“成才树”、“青年林”、“双拥林”等主题义务植树活动。建立各级义务植树基地283个,建立完善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提高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全市全民义务植树 2259.43万株。

  ——城乡绿化美化协调推进。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实施第二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为突破口,全力推动城乡绿化美化协调发展、一体化推进。实施了城区环山植被恢复工程、城区绿化美化工程、乡村水泥路绿化工程、村屯绿化美化工程、创建森林小镇活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等,初步形成了城市、园林、森林三者融合,市区、近郊、远郊三位一体的绿化格局。

  ——加强道路水岸绿化,建设绿色廊道。以道路水岸绿化为重点,达到了道路建设到哪里,绿化就延伸到哪里。全市投资1500万元,对集锡线中央隔离带绿化美化进行改造,改造总里程195公里;投资8000万元,改建鹤大线32公里;投资2500万元,改建长辉线32公里;建成了一批高标准的样板线、风景线、休闲线、致富线和展现通化风采的形象线。提高江河绿化水平,重要水源地绿化率达到70%以上。城区街路绿化已成为城区绿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地势及周边建筑情况,植树造景灵活多变,形成一街一品、一路一貌的道路绿化特色。

  ——加大林地清收和停耕还林工作力度。按照“清得了,还得上,保得住”的要求,把林地清收工作与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集体林权确权发证及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相结合,广泛发动群众,全面摸底调查,将任务落实到块、责任落实到人,并登记造册,进行公示。截至目前,已收回林地5.2万公顷,已停耕还林3.7万公顷,占已收回林地面积的71%。其中2015年收回林地5323公顷,落实地块4548宗。通过林地清收和停耕还林,使林地得到有效保护,造林面积不断扩大。

  ——加大苗木基地建设。推进种苗生产现代化进程,为造林绿化提供了质量好、品种优、数量足的种苗。建立70多个花卉苗木基地,成为东北地区苗木生产集散地。柳河县国家级造林苗木交易市场发展苗圃1860个,发展林木种苗面积10万余亩,从事林木种苗繁育的农户达6000余户,从业人员2.4万余人。年产各类林木种苗60亿株,产值30多亿元。

  ——加大对绿化成果的保护力度。切实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制定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对每株古树名木进行拍照、登记、挂牌、建档,落实了养护管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采取养护技术措施,实施保护和管理。加快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建设,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林业“三防”体系,构建长效机制,落实保护防控措施,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安全和造林绿化成果。(于广志 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