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努力打造群众满意的就业服务平台

08.09.2016  16:37

  近年来,通化市以“服务就业保民生,激励创业谋发展”为目标,努力更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模式,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打造让群众满意的就业服务平台。2010年以来,通化市就业服务局的服务窗口单位先后被吉林省人社厅评为“优质文明服务窗口”、“五星级服务窗口”,被团省委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被省精神文明办评为“精神文明示范窗口”。

   一、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 一是建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统筹规划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网点布局,统一服务体系和服务流程,对基层平台进行严格规范和管理。为全市基层所(站)按照每个乡镇(街道)2台、每个社区3台、每个行政村1台的标准配备电脑和多功能一体机,公共就业服务实现了信息共享。二是建好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大厅。近年来,通化市为人力资源服务大厅陆续配备大型电子显示屏1块、小型LED屏23块、高拍仪6台、叫号机1台、评价器15台、16台电脑、液晶电视信息屏8台、触摸式信息查询机2台,增设服务台位20个,服务功能全部升级。在总体布局上,划分工作、自助、互动、休息四个功能区,为群众提供便捷的就业服务。三是加大工作人员培训力度。每年集中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全市1400余名基层平台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强化“五个一”公约服务意识(即:一副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开水解渴,一片诚心交谈,一定满意相送),着力打造“求职全免费、信息全公开、服务一站通”的特色平台。

   二、开展精细化公共就业服务。 一是制度建设精细化。注重以制度管人管事,建立首问责任制、即来即办制、全程代理制等10余项制度。完善监督问责制度,通过采取设立信访接待室、投诉意见箱,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印制“窗口服务征求意见卡”,召开政行风监督员座谈会等具体举措,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将就业服务承诺、窗口服务工作流程及工作职责等公开上墙,增强了工作透明度,便于接受群众的监督。二是服务流程精细化。为落实好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扶持政策,完善补贴认定工作流程,通过投标方式开发了“社保补贴审核与认定网络运营系统”,升级服务窗口办公设备,实现了审核认定分级管理、汇总统计规范快速、监管审计透明完善,优化了群众办事流程,既方便于民,又强化了资金监管。三是实名制登记管理精细化。通过摸底调查,对全市新成长劳动力、就业转失业人员、外来常住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人力资源及时进行实名制登记,做到信息采集到户到人。坚持动态跟踪管理,做到失业原因清、家庭状况清、择业意向清、职业技能清、就业状况清、社会保障清,工作台帐、统计表(册)完备准确。

   三、推进精准化就业援助。 一是援企转岗分流职工精准化。为做好通化钢铁公司职工转岗分流工作,通化市根据人员求职愿望,组织用工企业召开专场招聘会,让通钢分流人员方便及时选择就业岗位;对有创业愿望的分流人员,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小额担保贷款、项目推荐、职业技能培训等公共就业服务;积极腾退公益性岗位,对通过市场难以实现就业的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进行托底帮扶。同时,通化市还积极配合企业改制工作,主动上门为改制企业审核职工档案,进行失业职工登记。针对一些新成立或不熟悉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的企业,上门提供政策宣传咨询服务,引导企业依法规范用工。二是专项活动促就业精准化。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退役士兵专场招聘会等多种形式的促就业活动,2014年以来,已举办各类招聘活动326场,组织招聘用工单位668家,提供就业岗位53618个,共参加招聘人员72660余人,职业指导41658人次,达成就业意向人数31930人。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精准化。与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职介机构建立联系,根据企业用工需求,提供112户生产性企业用工信息,提供各类岗位2415个,通过劳务输出缓解就业压力。

   四、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通过搭建广播电视、门户网站、手机短信三个平台,突出政策信息、求职信息、用工信息、培训信息四个宣传重点,着力解决就业机构与服务对象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与市广播电视台、通化日报社签定合作协议,对就业创业政策、服务大厅职能作用等方面进行广泛宣传。建立“灵活就业人员QQ群”和“用工企业QQ群”,每日推动政策解读、招聘信息、反馈意见等信息,为灵活就业人员、企业负责人搭建交流平台。(通化市就业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