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大象市值雄冠全球:南北车超波音 工行全球第一

20.04.2015  19:07

  在南北车整合的背景下,近来,中国南车(38.64,  2.76,  7.69%)(601766,收盘价35.88元)、中国北车(41.23,  2.77,  7.20%)(601299,收盘价38.46元)双双出现9个交易日7个涨停板,累计涨幅超100%,截至上周五(4月17日),两公司合计市值高达1421亿美元,一举超过市值1063.5亿美元的波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实际上A股市场中风头正劲的不仅是南北车,还包括工商银行(5.57,  -0.07,  -1.24%)(601398,收盘价5.64元),中信证券(35.00,  -0.14,  -0.40%)(600030,收盘价35.14元)、美的集团(35.94,  0.16,  0.45%)(000333,收盘价35.78元)、贵州茅台(240.13,  7.57,  3.26%)(600519,收盘价232.56元)、中国人寿(38.92,  -0.53,  -1.34%)(601628,收盘价39.45元)等,放在全球市场来看,这些公司的市值都靠前。那么这些企业的未来前景如何,实力是否匹配其所拥有的市值呢?

  《《《

  制造业

  高铁出海A股先行  南北车总市值超波音

  ◎每经记者  许自然

  在过去的一周,南北车的市值突破1400亿美元,超过飞机制造大亨——波音。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南北车合并的境内、境外反垄断审查都已经完成,中国证监会[微博]的审核也已经通过,两车正式合并指日可待。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南北车的市值虽走向了国际化,但存在国际市场份额不高等问题。

  南北车整合催生制造业巨头

  记者根据南北车的股本结构以及上周五收盘价计算出,中国南车总市值达4547.7亿元人民币(约合734亿美元),中国北车总市值为4258.6亿元人民币(约合686.3亿美元),两企业的总市值约为1421亿美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南北车的总市值竟已超越波音的市值(1063.5亿美元),更是超过了另外四家动车生产商西门子(1142亿美元)、法国阿尔斯通(91亿美元)、加拿大庞巴迪(67亿美元)和日本川崎重工(63亿美元)市值之和。如果把南北车拿到美股中排个座次话,其应该位列思科之后,排名第50位。在全球汽车、火车、飞机三大交通工具制造商中,南北车的对手只剩下日本丰田汽车(市值2384亿美元)。

  南北车市值的突飞猛进,并非巧合。资料显示,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均直属于国资委[微博],两家公司主要从事铁路机车车辆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相关产品的设计制造,在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中具有很高的行业地位和行业影响力。

  从财务数据来看,2014年,中国南车实现营业收入1197.24亿元,同比增长20.4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53.15亿元,同比增长27.61%;每股收益0.39元。同年中国北车实现营业收入1042.9亿元,较上年增加70.5亿元,增幅为7.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4.9亿元,同比增长33.0%。

  此外,南北车的走出去战略也在提速。4月15日,中国南车株洲所旗下子公司南车时代电气,斥巨资收购英国海事装备公司(SMD)。据了解,SMD位于英国纽卡斯尔,是国际领先水平的工作级深海机器人(53.750,  -1.10,  -2.01%)和海底工程机械制造商。

  对外输出仍需多管齐下

  众所周知,南北车合并,将加速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有力推动中国高端装备业的产业升级。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虽然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业的技术含量正与日俱增,但在由日、德等传统强国建立的标准体系中,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的话语权还不够。

  东京大学副教授濑田史彦曾表示,同以前相比,日本目前正面临中国和韩国等亚洲国家发展带来的激烈竞争。中国高铁的“火爆”,让过去以新干线闻名的日本显得有些后劲不足,但日本仍在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新干线列车的时速也超过了原来水平。

  此外,中国南车集团总裁刘化龙日前也曾直言,南车和北车整合后,从体量上看是行业内全球最大的企业,但南北车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还不是很高,所以目前对国际行业格局不会产生大的冲击。

  这或可以从去年南北车与国际装备制造业巨头的业绩情况对比看出端倪。例如2014财年,波音实现营收907.62亿美元,净利润为54.46亿美元,而南北车2014年的合计营收约合361亿美元,净利润约合17.4亿美元,两者存在一定差距。

  有业内观点就指出,在走向世界的路程中,中国高铁装备制造企业要成为真正强者,还要在创新、市场竞争等综合方面下工夫,以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角色,击败日本、法国、德国等强劲对手。

  《《《

  银行业

  工行市值雄居全球第一  行业增速放缓藏隐忧

  ◎每经记者  许自然

  在过去的12个月里,上证指数翻了一倍,从2014年4月的1997.64上涨至今年4月17日收盘时的4287.3。大盘蓝筹股的攀升,无疑是推动这一波上涨的力量之一。

  在此过程中,银行股脱下了“破净”帽子,工商银行继续以3228亿美元的市值稳坐世界第一大行宝座。

  工行市值超两万亿人民币

  从不久前国内各大银行陆续披露的年报来看,2014年,工商银行的净利润达到2763亿元,同比增长5.1%,平均日赚7.6亿元,蝉联中国最赚钱公司。建设银行(7.09,  -0.10,  -1.39%)的净利润仅次于工商银行,为2278.3亿元,每日净赚6.24亿元。

  此外,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近日公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榜单来看,中国工商银行以2076.14亿美元的一级资本,蝉联全球银行首位。建设银行的资本实力水平由第五位跃升至第二位,第三至第五名分别为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和汇丰控股。

  据《银行家》杂志称,工商银行仍是全球资本实力最为雄厚的银行。

  从市值上来看,截至上周五,工商银行的总市值为2.01万亿人民币,约合3244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银行。富国银行以2794亿美元的市值紧随其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2007年7月,工商银行取代花旗集团成为全球市值最高银行,当时此举被外界看成中国经济力量崛起的一个里程碑。到2013年7月,富国银行的市值一度超过工行,此后,受益于去年末以来的A股行情,如今工商银行彻底稳坐市值最大银行这一宝座。

  国内银行未来增长或放缓

  虽然过去几年,我国银行业的业绩不俗,工商银行等大型银行已成为全球顶尖银行,但目前国内银行业正面临因拨备计提力度超预期等问题,业绩增长放缓的状况。

  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日前在公司2014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工商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所下滑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利润基数较大,已经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快速增长,工行2014年一年的利润增量相当于2000年以后8年的总量;二是中国经济“三期叠加”,银行业也进入行业周期,企业的一些问题也会传导到银行;三是中国金融改革加速,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多种因素叠加也影响了银行业绩。“这些调整还在进行中,未来几年中国的商业银行还会感受到经济下行和不良贷款的压力”。

  金融问题专家温彬曾表示,中国银行业过去十年的飞速发展得益于中国经济以及尚未市场化的利率,银行业凭借资产规模扩张就能盈利的时代已经结束,增速将放缓,甚至有可能出现负增长。

  去年6月30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报告也指出,2014年中国银行业整体规模放缓将成为常态,预计净利润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至9%左右,而不良贷款的压力日益累计成为2014年吞噬盈利的最大不确定性。

  华泰证券(29.68,  -0.44,  -1.46%)银行业分析师罗毅表示,在已披露去年年报的银行里,除平安银行(16.91,  -0.02,  -0.12%)维持高增速扩张外,其他银行如预期出现“规模利润增速放缓,不良风险释放”。

  广发证券(28.70,  -0.27,  -0.93%)的研报还预计,2015年,行业利润增速进一步放缓至3%以下。

  《《《

  券业

  券商暖风频吹中信市值猛追高盛

  ◎每经记者  许自然

  A股去年11月下旬以来的这波大涨行情,促使券商股整体表现良好,其中龙头企业中信证券更是涨势如虹,目前总市值已然高达611亿美元。

  在此市场背景下,一些投资者将中信证券的净资产和净利润同海外顶级投行高盛、瑞银等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中信证券市值过高,净资产和利润与高盛等投行不在同一比较线上。

  当然市场亦存在不同声音,随着近期沪深两市成交量暴增,券商继续加杠杆以及注册制预期,中信证券的业绩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快速释放。此外,中信证券近年来在海外动作频频,体现出清晰的“走出去”战略部署,这些都使投资者对中信证券的未来充满期望。

  中信对外快速扩张

  目前,中信证券的总市值已达611亿美元,暂列全球投行第四。中信证券日前披露的年报显示,2014年,中信证券实现营业收入291.98亿元,同比增长81.18%;实现净利润113.37亿元,同比增长116.20%。而全球投行市值第一的高盛,2014年全年营业收入为345.3亿美元,净利润为84.8亿美元,同比增长5.5%,目前市值为891亿美元。

  《融资中国》杂志总编方泉就认为,尽管目前中信证券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水平还落后于高盛,但中信证券的手续费收入正在迅速增长,如再适时完善新工具,在中国金融服务业全面升级的背景下,中信证券全球第一未必就是“虚妄”。

  有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国内券商的业务结构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元化,而海外券商由于去杠杆和监管加强,业务结构反而在收缩。结合杠杆比例的提高,国内券商的发展方向和海外券商完全不同。

  此外,近年来,中信证券的走出去战略成为重要看点。早在2012年,中信证券就通过全资子公司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以12.52亿美元的总对价收购里昂证券100%股权,成为第一家控股海外跨国金融机构的中资金融机构。此后在欧洲,中信证券与法国农业信贷集团在覆盖欧洲客户方面达成了多项合作安排;在北美、南美、澳洲,中信证券均与当地的一些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如巴西本土最大投行BTGPactual,为中国客户与这些地区资本市场的互动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今年1月,中信证券再次斥资收购昆仑国际金融集团有限公司60%股权。

  国内证券业潜力大

  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但斌[微博]就指出,中国券商行业目前仍处于成长期,未来的空间还很大,而美国的证券行业已经处于成熟期,因此给处于成长周期的中信证券一点估值溢价是合理的。

  但斌还认为,A股市场和外围市场存在着较大差异性,跨市场估值对于投资而言,并没有太大参考价值,但随着沪港通的开通,中信证券A股相对港股仍有溢价。“在经济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A股迎来的这一波快速上涨,本就意味着泡沫的存在,券商的估值也存在一定泡沫。但券商是最有可能在牛市周期中通过盈利增速消化掉自身泡沫的板块,因此如果对于牛市的判断没有改变,就应该看好券商板块的相对配置价值”。

  华泰证券首席分析师罗毅也曾表示,目前,我国券商还处于净利润率驱动阶段,随着竞争加剧,资本中介和投资业务的发展会提高企业资产周转率,进而驱动净资产收益率维持较高水平。


  罗毅进一步指出,目前,A股的两融业务规模、股票质押业务规模空前,收益互换在加速推进,预计未来2~3年,行业资本中介业务将有23万亿元的空间,是行业盈利和净资产收益率提升的重要动力。据了解,截至4月16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约为1.75万亿元。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从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演变看,美国投资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经历了净利润率驱动、资产周转率驱动和杠杆驱动的发展周期,净资产收益率中枢在20%左右,巅峰时期一度达到49%。一旦中国券商行业的杠杆打开,券商的财务弹性将增大,国内券商的业绩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快速释放。

  罗毅则预计,在创新业务迅速发展下,资金需求进入加速期,将推动券商杠杆水平有效提升。未来2~3年,行业的杠杆水平将提升至4~6倍,净资产收益率水平将提升至15%~20%。2015年,券商行业处于业务放量发展阶段,盈利将会得到直接体现,行业盈利增幅或将超过50%。

(责任编辑:贾晓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