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一中介早市发传单赠油 骗百余老人两千多万

20.03.2015  18:09

  3月19日,记者从市公安局经侦支队获悉,从去年12月起,市公安局立案查处12起中介公司涉嫌以“P2P”形式集资诈骗案。我市前后有百余老人被骗,涉案金额达2000多万元。

   贪图高息

  老伴救命钱被骗光

  3月初,70多岁的张女士来到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报案,说她老伴的20万元的救命钱被骗子公司骗走了,现在那家骗子公司人去楼空。

  原来,去年12月某天,张女士逛早市时,遇到一家咨询投资公司在发宣传单。拿宣传单到公司去咨询,还能获赠一桶色拉油。张女士没禁住色拉油的诱惑,便去咨询。公司员工极其热情,说他们公司在搞所谓最先进的“P2P”投资理财,“P2P”是英文peer to peer的缩写,意即个人对个人,即借贷双方通过中介公司牵线、担保,中介公司只收取中介服务费的借贷业务。

  公司员工说,他们老板是河南洛阳的,在吉林市注册成立中介公司,替河南洛阳一家公司借钱,月利息高达1.4%。

  张女士查看他们公司的营业执照,确定是由市工商局注册的合法公司,而且注册资金达500万元。张女士动心了。她先存了1万元。1个月后,公司返给她140元利息。她决定加大投入,把要给老伴做手术的20万元救命钱全投了进去。1个月后,公司返给她2800元。等她3月份再去取利息时,却发现那家公司已经人去屋空。

   钻法律空子

  注册合法公司干违法事

  市经侦支队副支队长董锡利说,警方接到报案后,市金融办、市公安局组织工商、公安部门在全市进行排查,对有集资诈骗犯罪苗头的公司进行劝诫,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企业进行立案侦查。如今,市公安局已经立案侦查12起,有6起案件犯罪嫌疑人卷款而逃。另有6起,因为警方控制及时,犯罪嫌疑人部分被控制。受骗的市民已经达100多人,全都是退休的老年人。

  这12起案件的涉案公司都是在我市注册的合法公司。他们钻注册资金可以在两年内到位的空子,夸大公司实力。公司注册后,本来不允许经营实体金融投资业务。可这些公司都挂羊头卖狗肉,悄悄干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集资诈骗的勾当。

  警方提醒

  钱存银行最保险

  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三大队大队长陈为说,这种“P2P”投资借贷模式发端于网络,而涉案的这些公司,把网络上的模式拿到现实中来。骗子注册中介公司后,将公司门面装潢得非常豪华,然后雇本地人专门针对退休后的老年人发传单,以赠送小物品做饵,拉他们到公司进行“洗脑”。

  警方提醒江城百姓,千万不要再上网下“P2P”投资的当。投资理财时,千万要谨慎。要想投资有回报,银行更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