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米您得注意了!38个品牌大米有10个“差秤”

06.03.2015  10:00

  3月4日,长春市消协联合市质检院计量部门及消协维权监督员针对2014年消费者反映的商品计量方面问题大幅度上升,共同对长春市部分超市和农贸市场定量及预包装商品进行了走访和现场体查。发现有些超市存在着商品标注不规范、预包装商品销售时不去包装物份量等现象。

 

  针对消费者反映在市场和超市购买定量包装米面差秤现象,共对38个品牌的大米在现场进行了过秤,结果显示,有10个品牌在过秤中有与标注克数不符,最多相差近300克,但由于大米的特殊性,(随着存放时间的长短以及存放条件的变化,本身的重量会发生变化)是否存在“缺斤少俩”问题,还需质检院工作人员在试验室内做最后测量检验才能确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米标注的净含量应为产品最大允许水分状况下的质量。要求凡是采用本标准的大米产品,应按本标准规定的名称和等级标注。标注的净含量应为产品最大允许水分状况下的质量。在流通领域检测大米净含量时,应当首先检测其水分含量。如果当时大米的含水量为0的话,那10kg大米最大可短缺1.45kg或1.55kg(籼米小于等于14.5%.粳米小于等于15.5%)。以10kg大米为例,10kg大米是10000克,水分每降低1%,则可短缺100克,以此类推。

 

   有些包装物真不去“

 

  当日,记者随长春市消费者协会、长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对我市部分超市、农贸市场进行了走访,发现一些超市内所售的定量包装大米存在不够称的情况,同时一些熟食品销售店在为消费者称重时不去皮。

 

  “一些熟食品销售店在卖熟食的时候根本不去皮销售,这不是拿塑料袋当肉卖吗?” 昨日,正在某商场熟食区选购食品的李女士告诉记者。

 

  定量包装大米到底差秤不?

 

  在长春市市两个某大型超市内,长春市质监局计量处技术人员对超市内的部分公平秤、带包装蔬菜、水果、肉类等食品进行了检测,发现标称重量和实际重量相符,净重量都为去皮后重量。

 

  随后,在米面油专区,技术人员发现该区域内的公平秤数值存在偏差,而且有两个品牌的定量包装大米净重量与实际标注不符。如某品牌10公斤装大米,实际带包装侧重为9.93公斤,在将该品牌的大米逐一进行侧重后,发现无一达到与标注克数相同。同时,另一品牌的10公斤装大米也存在偏差,或超出10公斤或低于10公斤。相对于塑料编织袋包装的大米,用塑封袋包装的大米重量比较精准,精准的原因是塑封袋包装物不容易失掉水分。

 

  另外,技术人员还发现两个品牌的大米在标注上不符合国家规定。据了解,正规的重量标注应为"10kg",而不符合规定的大米标注为"10Kg"。对此,长春市消协和长春市质监局工作人员要求超市立即对不合格大米进行下架,并要求超市与厂家联系,换掉不合格包装。

 

  对于塑料编织袋包装的大米不够称一事,长春市质监局计量处处长孙健表示,由于大米情况比较特殊,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可能存在水分的挥发,因此不够称的情况有可能发生,但误差偏大则说不过去。“目前虽然国家并没有针对大米水分挥发的数值规定,但误差有可能是由于厂家的称本身不准确等原因造成,对于这些经过检测确实存在不够称的大米,我们要求立即下架,并将对厂家的计量工具进行检测。”。

 

  技术人员表示,超市内测量大米、面粉等粮食的公平秤一般的称重量在15公斤,按照规定是不允许存在任何误差的,但从目前的检测结果看,该公平秤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主要由于该公平秤称量的物品大多较重。“我们每年都会对超市内的计量器具进行检测,但公平秤由于称重较多,肯定要存在一定损耗,因此就需要超市每天对计量器具进行调试,这样才能保证数值的准确。

 

  熟食品大多不去皮

 

  “56元一斤的牛蹄筋,标签重量为176克,实际测量为176克,这个0.5克塑料袋的重量在在哪呢?”昨日,看着手中的牛蹄筋,消费者直发蒙。

 

  经过反复的对香肠、酱牛肉等多个熟食的测量,技术人员发现4家熟食店有2家存在不去皮销售的情况,也就是说,消费者购买的熟食总价里有塑料袋的价格,而且这个塑料袋还是按熟食价格销售的。最终,熟食店返还了消费者0.4元。

 

  对此,长春市消协秘书长钟萍表示,在过去的一年中,消费者经常会反应超市内部分商品存在不去皮销售的情况,因此本次联合长春市质监局和消协监督员对超市内定量包装食品和散装食品进行检查。虽然发现部分商家存在不去皮销售的情况,但多数商家还是合法经营。对此,她建议超市或商场应在经营区域内设立“测重区”,在该区域内防止公平秤,一旦消费者对购买的商品产生怀疑,可自行称重,这样就解除了消费者的疑惑,增加对商家的信任。同时指出,应在消费凭证上透明,应明确分别对净含量、包装物等进行标注。    (胡晶 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