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科技工作成就盘点一:突出抓好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

22.01.2015  16:32
        一是持续实施“双十工程”重大科技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了解决制约我省产业发展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创新竞争力,2014年实施“双十工程”重大科技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7项,投入经费1.6亿元。截至目前,共组织实施了六批“双十工程”项目134项,累计投入经费10.11亿元。“双十工程”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促进了产学研结合机制的建立,项目承担单位都以与有关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为基础,吸引、凝聚了一大批科技人员投入到科研一线,其中王立军、李骏于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带动了社会资金的投入,引导地方、企业、科技开发机构和金融机构等渠道的资金投入109.39亿元,是财政投入资金的12.85倍,其中长春轨道客车股份公司承担的“350km/h高速动车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投入财政资金2000万元,企业投入3亿元,是财政投入的15倍。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共申请专利526项(其中授权专利329项),取得各类标准、生产规范198个,审定动植物新品种34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11个,发表论文452篇,取得药品生产批件5个、新药临床批件4个、临床受理通知书4个。其中“玉米单倍体规模化育种技术研究与新品种选育”项目,申请发明专利1项,获植物新品种权1个,应用杂交诱导单倍生殖诱导选系方法,提早育种年限4~5个代,缩短新杂交种推出时间50%,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前五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现销售产值670余亿元,其中“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项目,降低生产成本8.8%,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5.4亿元。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了长春国家汽车电子、光电子、碳纤维、化工新材料等创新能力强、产业链完善、辐射带动作用大、产业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发展,启明公司成为国家级汽车电子监测中心,长客股份公司被认定为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招标专项。围绕我省在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大共性技术、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和重大民生科技问题,有针对性的在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体系中设立重大科技招标专项,优先支持了12个产学研合作投标项目,投入经费5400万元。“十二五”以来,共实施重大招标专项30项,累计投入经费1.38亿元。其中,“5kW工业级半导体激光表面硬化加工系统及应用”已突破了高密度半导体激光器集成、高损伤阈值合束膜系制备以及高热流密度器件散热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制出5kW级半导体激光硬化光源,项目完成后,可实现年产50台套的批量生产能力,预计年产值达5000万元。“湿润区玉米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筛选出了高产品种3个,明确了玉米高效施肥技术,构建了以化控技术为核心,以土壤培肥、肥料管理和以高密度品种栽培为主的超高产群体结构。“高填充再生改性材料生产装饰建材的研究”利用石头纸墙壁纸边角废旧料为主要原材料,添加部分改性基材树脂,生产建筑装饰材料,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各种室内装饰线材5000吨,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       三是我省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取得突破性进展。比如,“十二五”以来,我省连续承担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中“东北平原中部(吉林)春玉米水稻持续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等三期课题,创造了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百亩连片全程机械化玉米亩产1136.1公斤的新纪录、创造了湿润区雨养条件下我国春玉米百亩连片全程机械化亩产1216.6公斤的最高产量纪录、实现了半湿润区雨养条件下玉米超高产田亩产1186.1公斤的历史性突破、创造了吉林省水稻百亩连片全程机械化亩产799.2公斤的高产新纪录,在全省三大生态类型区全面刷新玉米、水稻超高产纪录。2014年,对22个县(市)示范区玉米、水稻增产的贡献份额高达45%。“创制药物孵化(吉林)基地”项目共获得各类新药证书、批件和受理通知单23个,3年累计销售产值99亿元、利税22.3亿元。苦碟子注射液等4个品种销售产值超亿元。我省医药健康产业推进工作得到了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技术总师桑国卫及专家组的高度认可。“下一代地铁车辆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突破了地铁整车设计新技术、系统新架构以及新材料和新能源利用等关键技术,研制出下一代城铁列车走行、承载、控制、牵引传动、制动和辅助等子系统,开发出具有低噪音、低能耗、高可用性和高适用性特征的城铁列车样车,主要性能指标居国内领先地位,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与既有国家标准相比,列车内外噪声降低不少于3分贝、列车减重不小于10%、列车节能不低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