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男孩负气出走已有十天 父亲全城寻子

14.05.2015  01:54

家住东环城路与同兴路交会附近的钟先生向《城市速递》发来求助信息,说3号晚上他和12岁的儿子镡梓铭发生争执后,儿子便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

镡先生说,3号晚上十点钟儿子回到家,他说了孩子两句,打了他两巴掌,在肩膀拍两下,说完之后,镡先生便进屋了,孩子没进来,再出去他就走了。

镡先生说,儿子平时性格开朗,很乖很听话,但在三号之前,连续一个星期都出现晚归的情况,几次劝说不听,他才不得已动手打了儿子,儿子没有进屋直接离开了家。过了一会他有些担心儿子,就出门寻找。从邻居那里得知,儿子当时是跟另一个同龄孩子在一起,两个孩子同级但不同班。镡先生猜测,两个孩子可能一起出走了。为此,记者也联系到了另一个孩子的家长进行核实。孩子家长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是单亲家庭,最近一年的时间十分叛逆,前后已经有四五次离家出走的经历,最长一次32天才回家。这几天孩子确实没有回家。他也在和镡先生一起寻找。12岁大的孩子,会去哪,是否安全?一系列的问题让他们寝食难安。

从3号到现在,已经过去十天了,这十天里,镡先生走遍了孩子常去的每一个地方,走遍了大街小巷,张贴寻人启示,在朋友圈发消息,各种方法他都尝试了。有时,亲人、朋友看到和儿子相像的孩子,他都会抱着一丝希望,立刻赶过去。虽然每次都是空欢喜一场,但镡先生一次都没有放弃。镡先生告诉记者,镡梓铭身高一米五左右,偏胖,戴眼镜,离家出走时上身穿黑色帽衫,下身着灰色七分裤,穿一双浅蓝色旅游鞋。

儿子出走后,每次回忆起一气之下动手打孩子的事,镡先生都会深深的自责:如果当时能够换一种教育方式,也许这一切就不会发生。但他说,为人父母,看到孩子不听话,只想尽快的纠正他的错误,虽然方式不妥,但希望孩子能够理解他,赶快回家。

12到16岁正是叛逆的年龄,那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比较妥当呢?记者也咨询了长春市心理医院的副主任医师尹洪影,她说这个时期的孩子应该采取合同制的教育方式。比如,对于孩子的某些行为要求,家长来共同制定,可以像签订合同一样甲方、乙方,当孩子对家长提出某些要求的时候,家长也要跟他提出某些要求,他做到了,然后你再做到,双方都要说话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