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精准扶贫对接“互联网+”
7月3日,山西召开首届互联网大会,山西省分管农业的副省长郭迎光在大会上提出的山西要实施“互联网+扶贫”行动计划成为关注亮点。
提出概念很容易,关键是有无看得见摸得着的路径去夯实这一概念,从而形成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新能量和新引擎。
山西是如何规划和设计的呢?
“大致来说,有三个方向。一是实施电商扶贫,让市场去改变贫困地区农民的理念和生产方式;其次是以金融扶贫为依托,发展互联网金融,为好的扶贫开发项目募集社会资本;第三是以精准扶贫为目标,升级扶贫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让大数据在扶贫工作中发挥作用。”山西省扶贫办主任王立伟说。
电商扶贫:补课树人
在互联网大会上,山西省扶贫办分别与乐村淘、太原本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主要内容是,在合作共赢的前提下,两家公司帮助山西贫困地区培养电商带头人,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和平台走向消费者,从而实现优化种植、生产结构,实现增产创收。
乐村淘据称是中国首家村镇O2O电商平台,这家落地于山西太原市高新区的电商企业,其商业规划是将中国现有的村镇小卖铺进行升级、改造成为乐村淘线下体验店,把优质工业品输入,把优质农产品输出,实现城乡产品和服务快速互通,2015年整合1万家村镇小卖铺进军全国村镇市场。本草公司是山西省扶贫办协调发行私募债支持过的扶贫龙头企业,他们也在太原依托体验餐厅做电子商务。
“可以迅速补上贫困地区农民对电商知识的匮乏这一课。”山西省扶贫办产业站站长赵俊超说,“千家万户的农民不可能从容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贫困地区的农户更不可能迅速掌握电子商务的营销方式。政府的工作就是要给贫困地区嫁接一个农业电商平台,培养一批农村电商人才。”
山西省扶贫办和两家公司的合作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互联网+销售”的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物流与信息流同步发展的一个业态,它对农产品的改变不仅仅停留在商品性和品牌层面,而且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处深刻地影响了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组织方式的转变。电商扶贫路径的可行性,也在全国很多地区得到了印证。
“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本土的优秀电商用好的理念去改变我们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习惯、生产习惯、思维习惯,带动我们贫困地区农民与互联网时代同步发展。”王立伟说。
这意味着,山西即将启动的电商扶贫,将更加注重贫困地区的人才培养和农民的理念转变。
金融扶贫:建渠引水
2014年7月,山西率先在吕梁山片区的静乐、神池、兴县等7个县试水金融富民扶贫工程,希望能解决好贫困地区企业农户贷款难问题。
2015年,作为全省强农惠农十项政策之一,山西新安排2.41亿元财政扶贫资金,在58个贫困县全面启动金融富民扶贫工程。具体做法是,给每县注入500万元不等的财政扶贫资金作为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参与合作的金融机构则按照注入扶贫资金总额8倍以上放大贷款额度,开展面向贫困户的扶贫小额信贷“富民贷”和面向贫困地区产业扶贫企业及项目贷款的“强农贷”,支持贫困地区企业、农户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开发。
同时,山西也做了不少配套工作,以利于有效解决贫困地区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如联合金融机构建立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用评级授信体系、联合保险公司探索开发针对扶贫小额信贷的保险产品。这项工作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试点中,山西省扶贫办与金融机构探索了扶贫小额信贷八种带动模式。“但是金融机构觉得风险还是很大,积极性不高。”赵俊超说。
2013年以来,山西省扶贫办通过协调山西股权交易中心给几个扶贫龙头企业发行了几笔私募债。帮助太行山革命老区武乡的多维牧业引进了山西高新普惠资本投资服务公司,双方开始了股权投资合作。
今年,山西省扶贫办实施了企业申报新三板上市培育行动,帮助贫困地区产业扶贫龙头企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金融扶贫的视野虽然拓宽了,但如何可持续发展,成为他们面临的课题。
“所以利用这次互联网大会,我们请来了希望金融创始人、CEO陈兴垚,人家希望金融对接产业、了解农民,他们的风控机制很接地气。所以我们就想知道人家线下是怎么评估贷款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的,看能不能带来一把钥匙。”赵俊超说。
“贫困地区有后发的生态资源优势,多形式、多渠道的融资方式加上我们配套的机制体制政策导向,就能让金融活水低成本流向贫困地区,变成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资本。”王立伟说。
扶贫管理:聚焦瞄准
科学决策来源于大数据分析,“互联网+管理”将是精准扶贫看得见用得上的扶贫管理抓手。这成为山西扶贫办的一个共识。
新常态下,精准扶贫提上议事日程。这一扶贫方式要求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比如精准扶贫要求做到“六个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由于山西省乃至全国都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因此对于“谁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么”“怎么针对性帮扶”“帮扶效果又怎样”等问题就存在许多盲点。
去年以来,山西省采取本人申请、群众评议、张榜公示、审核确认的办法,逐村逐户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共识别贫困村8060个,农村贫困人口282万,厘清了贫困家底。
如何运用这些数据去完成“六个到村到户”等工作成为精准扶贫的一个有效抓手。换句话说,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要用数据说话。
去年,山西1万余名包村领导干部、2.7万名干部组成9519支工作队,迅速进村驻点成为精准扶贫的“管道”,逐村逐户分析致贫原因,找脱贫致富路子,开启了精准扶贫的大幕。
今年4月,山西省扶贫开发暨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动员会召开,会议的关键词是“两个高于”和“1555”任务。
“两个高于”,即从今年开始到2020年6年间,山西省要确保做到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全国贫困地区平均水平。
“1555”任务,即今年新扶持10万人口实施易地搬迁,培训5万名贫困劳动力并实现半年以上稳定就业,实现500个贫困村整体脱贫,完成50万人口脱贫任务。
由此,信息化管理和大数据分析成为精准扶贫管理的一个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