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雇个专业“帮手”来种地

19.02.2016  14:30

        山东省梁山县的郭楼村是个典型的打工“专业村”,全村70%的农民外出做建筑工人。“几年前,村里的地没人种,很多都撂荒了。如今,镇上有了为农服务中心,地都交给他们种,咱们只管收粮食,可省心了!”村民郭继强说。为农服务中心可以给农民提供测土配方和智能配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烘干贮藏或冷藏加工等服务,是山东省供销社打造的服务半径为3至5公里的土地托管服务中心,今年全省已经有673处这样的为农服务中心。在山东全省范围内,土地托管发展势头强劲,规模已达20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0%。

      土地托管,简单来说,就是农民花钱向社会化服务组织购买服务,供销社等专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部分环节或全程种田服务。土地的承包权、经营权依然在农民自己手里,其实质是一种农民购买种田服务的行为,这一实质也决定了农民对土地的经营、收益保留了绝对话语权,社会化服务组织只负责提供专业、高效的种田服务。

      对外出打工的农民来说,家里的几亩地往往交给老人种,农忙时节,还要回乡帮忙,耽误的工时加上往返路费,算下来抵得上种粮收益了,长此以往,土地就撂荒了。将土地托管以后,不用亲自下地,省心省力,打的粮食还是自己的。由于批量购买农资等优势,合作社收取的服务费往往低于市场价,如山东省济宁供销社为农民提供土地托管服务时,合同约定的服务费低于市场价的10%。得益于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技术、管理、专业优势,粮食产量还会增加。省下的成本加上多打的粮食,农民每亩可以增收数百元。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农民不愿在外打工,想要回乡了,也能选择自己种地自己吃,不至于失去生活来源。

      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来说,土地托管也解决了不小的难题。种田所需的各种机械设备,如果全部购置齐备,资金压力较大,再加上管理、技术、种植风险等压力,新型经营主体在发展初期往往捉襟见肘。将土地托管后,一方面缓解了其资金、技术等压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种植效益,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实践层面,土地托管遇到的最大难题便是农民的信任问题。地交给你能种好吗?种不好谁来负责?农民会有这样的顾虑。所以,土地托管初期,往往需要村里有威信、有说服力的人或组织去动员,如村干部、村委会等。在记者走访过的山东、河北等地的土地托管服务中,都是先由能人在村里示范带动,再通过有威望的人或村干部等人宣传动员,一步步地积少成多、化零为整,最终把小块地的分散粗放种植,变成成片的规模集约经营。

      这是一种多方受益的可持续模式:对社会化服务组织而言,土地托管的规模越大,其成本越低,效益越高,服务能力也越强;对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来说,种田省劲儿了,效益提高了;对国家来说,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难题,实现了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目前,土地托管规模不断扩大,托管作物覆盖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由产前、产中向产后加工领域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