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服务体系 履行服务职能 推进妇女就业创业工作创新发展
解决好妇女就业创业问题,是维护妇女生存权、发展权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长春市妇联以“构建一个网络,依托两大产业,搭建三个平台,创建四类基地”为突破口,着力推动妇女就业创业工作,不断提升妇女在经济发展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
一、构建一个网络 ,直通妇女就业创业需求
在原有“长春市妇女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一级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在15个县(市)区、开发区建立“妇女就业创业服务中心”,333个社区建立“妇女就业创业服务站”;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三级妇联组织配备“妇女就业创业指导师”、“社区妇女专干”公益岗位366个,形成市级中心宏观指导、县(市)区中心沟通衔接、社区服务站直通对接,覆盖全市的三级妇女就业创业组织网络。
二、依托两大产业 ,打造妇女就业创业品牌
围绕下岗失业妇女、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贫困妇女三大重点群体,将以家庭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以手工编织为主的手工制品加工业作为女性就业新的增长点,构建妇女灵活就业与传统优势手工业联动发展的新模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同步发展。围绕家庭需求,探索家庭服务业标准化、职业化、规模化、诚信化发展模式,目前,服务种类已涵盖育婴、养老、营养、厨艺等12大类。“巾帼家政”被评为长春市驰名商标、长春市龙头家政企业,连续5年在省、市家政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以“创业改变生活,技能成就梦想”为主旨,成立长春市妇女手工艺品协会,以“协会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提高从业妇女的组织化程度,努力构建把作品变成商品的市场联动发展机制。目前,已连续4年将插花、布艺、茶艺、美甲、草编、苏绣等8大类职业技能纳入全市技能竞赛项目,其中,120名参赛妇女获得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有力推动手工制品加工业成为促进妇女就业的优势产业。
三、搭建三个平台,破解妇女就业创业难题
发挥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功能,为创业妇女搭建政企、银企、校企对接的融智、融资、融商平台,努力破解项目定位、融资扩资、产品销售三大难题。搭建融智平台。推动市委、市政府联合出台“推进妇女就业创业工作意见”,进一步完善扶持妇女就业创业政策;组织职能部门、大专院校、女企业家协会、巾帼司法顾问团为创业妇女提供政策咨询、技术对接、业务指导及法律代理“一条龙”服务。搭建融资平台。拓宽资金渠道,与农信社、光大银行探索创业妇女金融对接服务。三年来,累计发放省妇联“巾帼创业小额借款”510.3万元,循环使用“无息典型扶持资金”452万元,扶持创业妇女620人。搭建融商平台。整合各类女性协会资源,依托女企业家协会成员单位欧亚e购,将妇女手工艺品协会的53个成员单位125种适合女性就业创业的手工艺产品引入网络销售,推动传统销售模式向现代销售业态拓展。整合女经纪人协会、女农民合作社的农产品资源,开通“乡村速递”微信平台,开展对接活动21次;组织农委、商务局和物流企业,联合举办长春直通北京农产品采购洽谈会,53家妇女专业合作社、“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与北京新发地等采购商当面洽谈对接,签订蔬菜、水果、粮食等20余个品种意向合同400万元。
四、创建 四类基地,提升妇女就业创业成功率
用足用好政府优惠、扶持政策,以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带动更多女性就业,不断提高妇女就业率和创业成功率。一是创建妇女创业孵化基地。在省妇联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在全省率先创建扶持妇女手工制品加工业的巾帼创业孵化基地,通过“点对点”服务,帮助企业提高内生动力及市场竞争力。目前,已建设占地面积1万平米的妇女创业孵化基地2个,入驻企业52家,年销售额9192万元。二是创建妇女就业基地。积极开发适合女性就业的新业态、新岗位,采取依托企业援建一批、动员各级妇联自建一批、协调社会力量筹建一批“三个一批”的方式,在吉福茶城、中之杰食品、太乐美甲等企业建立妇女就业基地58个,安置妇女2.8万人次。三是创建妇女实训基地。根据妇女就业创业意愿,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建立实训基地30个,连续三年实施“万名妇女就业创业培训”项目,培训妇女31264人次,其中,电子商务培训创业成功率达62%。三年来累计使用培训经费1029万元,其中,省妇联下拨专项经费559.1万元。四是创建女大学生见习基地。以帮助更多女大学生充分就业创业、提升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为导向,将女大学生就业需求、企业市场定位和人才需求相结合,在修正药业、太阳家居、省育婴师培训学校等大中型企业建立女大学生见习基地70个,累计为女大学生提供见习岗位2074个,搭建了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群体和社会优质资源之间的直通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