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就业服务局早谋划早行动 坚定不移做好扶贫包保工作

27.03.2017  10:21

  为做好包保单位大安市舍力镇民和村脱贫工作,确保在2018年底实现脱贫目标,吉林省就业服务局对扶贫包保工作早谋划、早部署,局领导带队到帮扶村就今年包保工作进行调研对接,研究制定2017年扶贫包保实施方案。

  整合资源,建设返乡创业园。从民和村实际出发,围绕帮助贫困户脱贫,整合资源,筑巢引凤,把民和村逐步建设成集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实训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四位一体”的返乡创业园。 一是扩大暖棚建设规模。 新建5座暖棚,积极协调落实资金,完成选址、设计等基础性工作,预计8月份完成建设任务。该项目可长期用工20人,季节性用工150人。 二是组织黑枸杞种植。 积极推进20万元黑枸杞栽种项目,4月份完成购买树苗、落实种植土地、技术咨询培训等事宜,协调省科技厅组织专家现场指导栽种。该项目长期用工20人,季节性用工300人。 三是组织贫困户种植黑花生、圆葱等经济作物。 利用地域优势,引导贫困户种植圆葱、黄菇娘、黑花生等适合盐碱地和沙土地种植的特色经济作物,协调深加工企业与贫困户签订回收订单,免除贫困户种植顾虑,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已利用现有暖棚培育了圆葱苗,4月份即可移种大棚,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也已落户舍力镇。四是建设村内道路。为更好地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创业园建设,积极协调当地政府及交通部门,修建村内道路。上半年,申请立项,落实配套资金,力争开工建设,年底前完成道路修建任务。项目实施中立足使用当地贫困家庭劳动力,助力脱贫。

  强化部门职责,加强就业创业扶持。 一是建立健全贫困劳动力就业台帐。 对民和村未实现转移就业的贫困劳动力了解就业意愿和就业服务需求,对已实现转移就业的掌握就业地点、就业单位和联系方式,依托舍力镇和民和村人社工作服务所(站),逐人填写《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表》,完善台账实行动态管理,适时调整更新。 二是分类实施就业帮扶。 根据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意愿、技能状况等情况,逐户逐人制定就业帮扶措施,开展精准就业帮扶。对有一定文化,要求实现稳定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全程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向企业优先推荐就业。对有自主创业需求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政策咨询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对有意从事灵活就业人员,引导参加家政服务、月嫂等服务性行业的培训,优先推荐服务性岗位就业。对文化水平较低,无职业技能的贫困劳动力,引导和鼓励参加职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对已就业的贫困劳动力,要加强后期的跟踪管理,通过电话回访和短信联系等方式,了解贫困对象就业后的基本情况,促使稳定就业。 三是强化公共就业服务。 以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送岗下乡”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为契机,搭建用工对接平台,每年对未就业贫困劳动力至少提供4个以上岗位信息,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贫困劳动力专场招聘会,每月至少组织1次送岗下乡活动。继续利用好农民工市民化服务中心建设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村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改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支部扶贫包保“手牵手”活动。 一是建立联系制度。 加强跟踪联系,各党支部每季度联系一次包保贫困户,每半年与民和村实地对接一次,每年至少深入贫困户家庭一次,了解脱贫情况,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二是完善脱贫计划。 根据年度扶贫项目和贫困户家庭情况,在征求包保贫困户意见的基础上,逐户调整完善脱贫计划。采取定单养殖办法,委托贫困户饲养家禽、家畜等,年底采购回收。 三是开展“扶贫包保手牵手”主题活动。 4月上旬,结合实施扶贫开发项目,开展“苗木栽植活动”,组织有关人员赴包保贫困村进行黑枸杞苗木栽植,同时对包保贫困户进行实地走访;“五一”前后,协调省中医院、省春光康复医院等医疗单位开展“送医、送药、助残”活动;6月,开展“送农业技能下乡”活动,组织省或当地农业技术专家进行种养殖讲座和现场指导;10月结合全国扶贫日开展走访慰问。(吉林省就业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