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校毕业生达到19万人 就业形势依旧严峻

15.12.2016  19:06

  今年全国大学生毕业生预计达到700多万,再加上出国留学回来及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将近有1000万人同时竞争。2017年,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则会达到19万人。那么如何让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几率,最终实现高质量就业呢?记者采访了几所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看看各所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都有啥特色。

   宏观经济向好 就业形势依旧严峻

  14日,记者在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今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预计达到700多万,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则会达到19万人。一般来说,毕业生就业普遍都会选择,企业单位、外企、民营企业、独资企业;公务员、事业单位;自主创业;继续深造,比如专升本、考研、出国等;参军、入伍;支教支农这几大类。

  从当前形式上看宏观的经济形势总体向好,可是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总体形势也不容乐观;应届大学生毕业求职人数众多;同时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下降等情况,所以从整体上看,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

  为了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实现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可以说各所高校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长春师范大学

  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精准服务

  长春师范大学就业工作指导处张婧群表示,针对于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长春师范大学在校内组织开展了全校学生模拟就业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及连续六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具体的指导大学毕业生就业;在校内从大三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多场的讲座,从简历的书写到企业的面试以及有意向企业的实习对接可以让学生提前接触就业、认识就业。

  为了让给应届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长春师范大学从今年9月份开始已经开展了一场大型招聘会以及50多场的小型招聘会。

  “就业工作是下一盘很大的棋,所以工作的开展要很全面。”张婧群老师说。长春师范大学从2011年开始就针对学校的“双困”生进行培训。学校每年要针对近700名的“双困”生进行为期4天的集中培训,对于这些学生进行专业的就业指导和培训。完成培训的学生在回到自己的学院进行经验的分享,这样就能带动更多的应届毕业生。而在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就业工作指导处可以跟踪学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就业去向形成就业大数据,以方便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另一方面,对于国家政策的及时把握也是就业指导工作的一大亮点,比如说作为综合类的师范院校,针对国家推出的二孩政策,那么在未来几年势必就会对幼教、小教方面的毕业生需求量增加。与此同时国家鼓励民办学校,对于师范生来说也是利好的消息。而作为就业工作指导处,就需要了解国家政策,对政策进行及时的解读,以指导应届毕业生更好的就业。

  张婧群老师表示,长春师范大学正在制定大学生就业精准服务细则,在今后要有专职的就业指导教师,同时融合学校的多个部门,对大一入学一直到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指导,以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保证学生高效就业、优质就业。

   长春工业大学

  开创智能大学生就业模式

  长春工业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李东福老师表示,近年来从就业形势上看可以说应届毕业生的数量依然在高位运行,就业的形势依然严峻。现如今的毕业生都是90后,有的甚至是95后是极具个性的,这样在就业工作中就体现出了不愿意离家、在众多的工作选择当中没有目标和方向。

  针对这部分学生李老师表示,学校给每个学员都指定了一名毕业生指导教师,这样可以针对毕业生开展一对一的精准辅导,应届毕业生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及时找到老师。同时学校还在大二的学生当中遴选出了200名的就业形象大使,这些同学的工作就是要帮助应届毕业生开展面试、求职等一系列的工作,比如说负责对接来校应聘的企业,以及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在课程设置上,长春工业大学采取了2+X的模式,大一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大三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两项必修课程。而在大三,针对不同学生对就业的需求开设了面试礼仪、职场适应、政策了解等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

  “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们学校的智能就业模式,可以说这在大学生就业知道工作中也算是首开先河。”李东福老师说。学校给应届毕业生建立了毕业生的微信群,在微信群里毕业生可以随时收到招聘信息、毕业就业信息等等。同时还建立了云就业管理平台。

  今年长春工业大学连续承办的第七届吉林省高校毕业生理工类人才专场招聘会就实现大数据智能招聘模式。大会开设了大数据平台,在用人单位方面实施了PC端注册制度,嵌入工商总局网络审核企业资质系统,并形成了用人单位“黑名单”,确保了毕业生就业权益;在毕业生方面实施了手机端实名制参会制度,采用电子票领取及微信扫码入场程序,保障了大会安全有序召开。同时大数据平台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供需进行智能匹配,通过微信推送,实现了“多对多”有效精准对接,形成了智能化招聘模式。

  李东福老师表示,长春工业大学就是要准确把握形势,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全力提供精准服务最终促进高质就业。

   /记者 黄斯文 周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