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新事 村文化礼堂靠众筹

12.04.2016  13:07

窗明几净的农家书屋、宽敞明亮的小礼堂……每个走进文化礼堂的人,都会被书香浓浓、其乐融融的场景所感染。礼堂外的中心广场还有视野开阔的篮球场、一应俱全的文体健身器材。

      窗明几净的农家书屋、宽敞明亮的小礼堂……每个走进文化礼堂的人,都会被书香浓浓、其乐融融的场景所感染。礼堂外的中心广场还有视野开阔的篮球场、一应俱全的文体健身器材。       文化礼堂的展览室里,两位村民正在听一位老人讲史。每逢春节,许多常年在外的村民回家后,都会来文化礼堂看看当年的“老物件”、听听长者讲述的卢氏宗族历史,他们都为家乡感到骄傲自豪。         然而就在三年前,文化礼堂的诞生却经历了一番周折。2013年底,因为周边企业扩建,四屋组村民共获得287万元征地补偿款。对于如何处理这笔巨款,村民们各有想法。         多数村民希望修建一座卢氏祠堂,部分村民认为大兴土木修建祠堂毫无意义。就在意见相持不下时,云溪区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建议:“十二五”规划期间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四屋组如能建一个文化活动中心,区里会全力支持。

        就这样,四屋组的党员干部们带头,做通家人的工作,首先将自家的山塘和菜地让出来,同时到每一户村民家中宣传并收集意见。最终,村民们决定捐出获得的征地拆迁款,加上其他渠道的资助,全村共筹集近300万元,建成了这个文化礼堂。                 如今,这个功能齐全的文化礼堂,正悄然改变着村民们的生活。每当夜幕降临,文化广场上灯火通明,村民们伴着音乐翩翩起舞。“以前大家关起门来各忙各的,自从建了文化礼堂,姐妹们又有了聚在一起的机会和场所。周围别的组羡慕得不得了!”跳舞的卢美云说道。         小朋友们在广场一角的健身器材上欢快地玩耍,一些村民也在此锻炼身体。文化礼堂内的同心书屋、球类场馆也是村民们经常光顾的场所。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村民们的日子更有滋有味。“现在村里打牌的人少了,锻炼身体的人多了;各家吵架扯皮的事少了,友邻和睦的多了。”76岁的卢保民高兴地说道。         文化礼堂建成后,村里的文艺活跃分子都有了“用武之地”,特别是碰到节庆喜事,文化礼堂更是热闹非凡,到处洋溢着被文化浸润的幸福感。         过春节,就演“蚌壳精”、“竹马”、“采莲船”等反映祠堂文化的民俗表演;每月15日区里“送电影”下乡,礼堂里早早地就坐满了“战争片”爱好者……         “国家的政策好呢!有了这个礼堂,我表演的机会也多了,去年过年时女儿回来看到家里这么大变化,也很有感触。”69岁的卢天筹平时爱好文艺活动,逢年过节表演节目,还把朋友拍下来的自己在文化礼堂演奏二胡的视频发给远在广州的女儿看。         为支持文化礼堂建设,2015年6月云溪区提供了15万元用来布置展厅、讲堂等;8月又补贴了5万元添置娱乐器材、服装等,并配套支持“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送法律”等各项活动。         古老的宗族祠堂虽已随着时代远去,传承传统、凝聚人心的精神内核却被文化礼堂保留了下来,作为当代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和当代乡村的“精神文化地标”,文化礼堂融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让村民们真正地“身有所栖,心有所寄”。(编辑/杨世阳)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