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医重卫 共享健康
尊医重卫 共享健康
——我国迎来首个“中国医师节”
今年8月19日是首个“中国医师节”,全国1100万卫生健康工作者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今年“中国医师节”的主题是“尊医重卫,共享健康”。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017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每年的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设立“中国医师节”,体现了党中央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医务人员优秀业绩的充分肯定。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对首个“中国医师节”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医务人员响应党的号召,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在疾病预防治疗、医学人才培养、医学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涌现出一大批医学大家和人民好医生。特别是在面对重大传染病威胁、抗击重大自然灾害时,广大医务人员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赢得了全社会高度赞誉。
截至2017年底,我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174.9万,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39万,乡村医生90.1万。他们用智慧和心血守护着亿万人民的健康,谱写了健康中国的壮美篇章。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说,设立“中国医师节”是党和人民给予医务人员的特殊荣耀,也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有利于提高医师的社会地位,有利于改善医师的执业环境和生活待遇,有利于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社会氛围。
人民健康的守护神
不久前,山东栖霞市人民医院手术室监控录像记录下这样一幕:一名危重产妇伴发脐带脱垂被紧急送到医院,胎儿心率骤降,面临死亡的巨大危险。医护人员立即投入抢救,孕妇从病房转至手术室,再到胎儿顺利出生,全程不足10分钟。然而,正当大家为婴儿诞生庆贺时,主刀医生牟朝晖却因长时间高负荷工作,突然体力不支晕倒……类似的“生死时速”,几乎每天都在各大医院上演。
医者仁心,大医精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涌现出张孝骞、林巧稚、黄家驷、吴阶平、王忠诚、吴孟超等一大批医学大家,树立了医者典范。在他们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医务工作者恪尽职守,默默耕耘,成为守护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
北大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周福德行医近30年,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而来,一号难求。他说:“没号了可以加号,号加完了就加诊。我可以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但不能让患者失望。”为此,医院专门给他设立了一部预约电话。2017年,他不顾疲劳,周末加诊34次。在区分病情轻重缓急之后,他尽量保证患者在一个月左右都能住院。肾内科的住院条有效期为一个月,患者拿到住院条后一个月还没能住院,他就再开一张住院条,保证一周内住进病房。他说:“虽然医疗资源有限,但我体谅患者的难处,会尽全力帮助他们。”
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名誉主任贾立群被誉为“B超神探”。在北京儿童医院后面有一道铁门,打开这道门,贾立群3分钟就能赶到医院,他手中拿着一把通往急救通道大门的钥匙,就是为了24小时随时赶到。30多年来,他接诊30多万名患儿,挽救了2000多个危重患儿的生命。为了能让患儿减少等待,他加班加点,再苦再累,毫无怨言。有一个休息日,他正在理发,突然接到医院急诊电话,他刚理了半边,另半边还没理,马上就停下来,立刻赶往医院。一天夜里,他被急诊叫起来19次,每次都是刚躺下,电话铃就响了,于是赶紧穿上衣服跑到医院。
去年7月以来,中央文明办、国家卫健委共同开展“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群众推荐评议活动,每月推出10个左右先进典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共鸣,唱响了时代主旋律。截至目前,已推出137位优秀个人和8支优秀团队。
健康中国的主力军
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广大医务工作者承担着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重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大幅提升,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巨大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医务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
严正是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20多年来,他风雨无阻,走家串户,悉心照护着社区里的居民。1999年,一位老人将家门钥匙交给了他。随后,共有50多位老人将自家钥匙交到他的手中。自此,他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钥匙医生”。虽然钥匙上并没有任何标记,但严正认识每一把钥匙的主人,并能说出主人的病情和用药情况。50多把家门钥匙,见证了社区家庭医生在百姓心中的分量。和谐的医患关系,来自以心换心的真诚。社区里有一位阿姨,每次都要打电话问他上门服务的准确时间。起初,严正以为阿姨担心他不去。等上门后才知道,阿姨是为了给他倒水喝,夏天一杯冰水,冬天一杯温水。
山西省大宁县徐家垛乡乐堂村卫生所贺星龙是一位80后乡村医生,从2000年开始行医,总行程40多万公里,足以绕地球10圈。他为周边28个村、4600余名村民开展医疗服务,累计出诊约17万人次。他背破了12个行医包,骑坏了7辆摩托车,免收出诊费35万元。在他家的墙壁上,贴着十几张纸,密密麻麻地写着500多个患者的联系电话。他家的窑洞窗户上挂着一块醒目的牌子:“24小时上门服务”。这是贺星龙对乡亲们的承诺。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村民一个电话,他立刻就出诊。曹家坡村一位村民的孩子发高烧,贺星龙匆忙前行,结果摩托车翻倒,摔得浑身血淋淋的,但他还是坚持赶到村里为孩子治病。有人劝他出去打工,他说:“只要有留守儿童在,有留守老人在,我就不会走。我走了,谁给他们看病?他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扎根基层,服务百姓。一大批平凡而伟大的医务工作者默默奉献,用钢铁般的脊梁撑起健康中国的大厦。
大爱无疆的奉献者
医生也是“白衣战士”,越是危难时刻,越是冲锋在前。从疫情现场到地震灾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广大医务工作者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用无私大爱托起了人类的健康。
自2015年8月起,我国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从近百所三甲医院选派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疗专家,以团队形式开展援藏工作,为西藏人民送去了安康。目前,第四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已奔赴西藏工作。
2016年7月,安徽省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医生赵炬参加援藏医疗队,前往西藏山南市人民医院工作。不久,他因高原反应突发重症,昏迷不醒,生命垂危。9月底,赵炬的家人遵照他生前意愿,将他遗体的全部可用器官捐献出来,并成功移植到5位患者的身上。赵炬走了,但他的生命依然在人间延续,他的精神之光照亮了雪域高原。
医学无国界。半个多世纪来,中国累计向发展中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员2万多人次,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了中国力量。2014年,埃博拉疫情在西非暴发,中国派出1200多名医务人员,同疫区国人民并肩战斗,实现“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取得抗击埃博拉疫情的全面胜利,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2014年11月,江西省新余市妇幼保健院医生郭璐萍赴突尼斯执行援外医疗任务。在突尼斯的14个月里,累计完成手术496台。她凭借过硬的技术,成功抢救了前置胎盘大出血产妇、产后大出血至休克产妇,20分钟独立完成产妇大量脐带脱出抢救手术……一天凌晨4点左右,一名孕妇突然频繁宫缩,胎儿心音仅为每分钟80次。这是急性胎儿窘迫,随时都可能胎死腹中。郭璐萍决定马上手术,从孕妇进手术室到胎儿取出仅用3分钟,打破了当地医院在同种情况下抢救零成功的历史。2016年1月,郭璐萍回国探亲时被诊断为乳腺癌。术后第七天,她便恳求医生:“能不能让我把化疗带到突尼斯去做?那边的病人都在等着我呢。”即便躺在病床上,她依然牵挂着病人的安危。
“当悲伤和绝望无声蔓延,是你们将阴霾驱散,将阳光召唤;当病魔和死神危害人间,是你们将人生点亮,将人心温暖。”这是一位患者献给医务人员的美好诗句,也是亿万人民对医生这个崇高职业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