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家谱寄存档案馆 为后人提供研究史料

14.12.2015  10:56

  谱牒俗称“家谱”,是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为更好地弘扬满族民俗文化、谱牒文化,发挥谱牒文化的社会效应,12月11日,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弓通满族张氏家族策划制作完臻的谱牒告竣。据了解,竣成的新谱被寄存在该区档案馆文物库内,此举不仅可以帮助后人了解满族民俗,还对研究乌拉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据中国满族陈汉军萨满文化专家、张氏家族较有威望的成员张荣波介绍,根据张氏族谱记载,弓通张氏原为山东登州府莱阳人,始祖德耀来关东采参,后带领二子迁居盛京,因随努尔哈赤平贼有功,入盛京内务府包衣,编入汉军镶黄旗,成为旗人。张氏家谱是从道光年间编写的,至今已经记载了18代,在谱人数4000多人。两年前,张氏族人经过寻根访祖、查考姓氏起源,在位于九台等地,找到了失散多年的族裔。本次完善的新谱,将找寻到的族裔的家族录入其中,其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研究价值。

 

  当日,在龙潭区文化艺术中心,张氏族人按照满族习俗,举行了新谱竣成仪式。而后由张氏家族中崇尚贤德、勤劳致富的典型人物张新武全额出资,进行了一系列满族民俗活动。

 

  在活动现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满语言专家刘厚生告诉记者,过去,一个家族,往往在家法族规中对家谱的收藏、保管提出严格的要求,不得私自誊录或借给外姓人观看,只有在续谱的时候,举行一系列仪式,才能亮谱。张氏家族将完善之后的家谱寄存在档案馆,对研究当地人文发展,满族民俗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史料价值。

 

  刘厚生认为,张氏家族的家谱距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这样完整的家谱在吉林地区不多见,其记载的内容,可以反映当时的一些重要事件及经历,属珍贵的人文资料。(江城日报记者/丛玉杰 松花江网编辑/杨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