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图县审计局:民生资金覆盖审计的路径把握与施策

03.02.2016  11:35

  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理念之一,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明确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同时意味着公共财政资金大量投入改善保障民生,使人民群众在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审计署在部署审计工作时,把大力推进民生方面的审计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在今后一个时期,民生资金审计既摆上了重要日程,又成为一项长期任务。基层审计面对体制改革的历史时期,受各方面因素制约和形势变化,如何推进民生资金覆盖式审计,需要作为重要课题加以研究。现就民生资金覆盖审计的路径把握与施策作一探讨。

  一、民生资金投入的多样性

  首先,公共服务投入不断增长。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家将围绕提供普惠性、均等化、可持续的公共服务,积极向教育、卫生、文化、科技、就业等领域加大投入,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从而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公共服务大量投入向基层倾斜,其资金处于多头管理、多家使用、分别受益的状态,公共服务资金的使用过程,既关系着资金本身的应有效益,又关联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公共服务投入的增长,促使基层审计必须密切关注资金投入的普惠性、共享性、均等性和效益性,确保公共服务资金真正惠及民生,有效供给公共服务,达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其次,扶贫开发资金持续扩增。扶贫开发、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也是改善保障民生的重大举措。在扶贫攻坚工程中,国家将实施产业扶贫、搬迁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大量公共资金将投向扶贫开发事业。扶贫开发工作涉及项目多、资金投入大、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是政府和社会共同关注的民生事项,也是审计工作跟进监督和服务的重点工作内容。基层审计工作面对着扶贫开发工作,在扶贫开发项目多样性的情势下,实施公共资金管理使用审计全覆盖,既是形势任务所需,也是审计职责所在。基层审计尤其要立足于当地实际,把握研判扶贫开发进展情况。

  再次,基础设施投资增量加大。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协调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民生改善的重要基础。在城乡协调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为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国家将加大交通、水利、电力、饮水、防灾、住房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投资增量和总量日渐加大,并采用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合作投资的方式,加快建设步伐。基础设施项目的多样性和投资方式的多元化,其效益的发挥对改善民生有着直接影响。基础设施投资审计技术要求精,牵涉精力大,社会关注高,实施审计监督全覆盖,对基层审计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亟需认真对待。

  最后,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稳增。为改善保障民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国家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各级财政针对改善保障民生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对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投入叠加增长,在财政支出中占比日趋提升,尤其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资金不仅事关群众民生利益,而且要体现社会公平正义。财政资金在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中的兜底作用,涉及千家万户,覆盖范围广、受益群体大、动态调整多,这种资金投向的多样性,导致基层审计在应审尽审上扩大了工作量,更需要基层审计干部把握好保障和救助政策的尺度,确保公平正义。

  二、民生资金审计路径把握

  一是审计民生政策落实情况。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尤其是实施精准扶贫工程中,国家出台了相应的事关民生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情况,是关系民生的重要保障,尤其是涉及农村深化改革和农村脱贫攻坚的政策措施,更是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制度保障。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是政策决策的执行者,承担着政策贯彻落实的重要责任。政策落实是否到位,对政策预期和民生改善有着深度影响。推进政策落实是审计署部署工作中需要突出的重点。民生政策落实的审计监督,是基层审计的主攻方向。因此,基层审计要针对民生政策的落实情况,在审计监督上做到常态化,以此推动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加大政策落实力度。

  二是审查民生资金投向使用。事关民生的公共资金,涵盖多领域、多用途,基层又是多部门管理投放,在监管上极易缺位。多年来,各地审计查出,民生资金沉淀、用途改变、挤占挪用、虚报套取、侵吞贪占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侵害了群众权益。基层审计组织实施民生资金审计,就要立足和着眼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强化对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确保民生资金合法合规使用。要针对各级财政关于民生预算和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的规定事项,重点审查资金的投向是否符合政策和法规的约定,资金使用是否符合群众利益。要通过跟踪式常态化审计,确保公共财政资金在改善民生中发挥支撑作用。

  三是关注民生建设项目效益。在民生建设项目中,既有经济发展项目,又有基础设施项目;既要体现建设项目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要切实保护资源环境。在民生资金审计中,基层审计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集中优势兵力,就民生建设项目多方位进行审计监督。在审计实践中,要注意把握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关注项目建设的绩效,审查是否达到设计预期和符合改善民生需要。另一方面是关注项目建设中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推动项目建设既能改善民生,又能节约利用资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再一方面是关注项目建设中领导干部应负的经济责任,促使领导干部在项目建设中为改善民生恪尽职守。

  四是注意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现问题、完善机制是审计工作的内在要求,在民生资金审计中,不仅要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问题,而且要注意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要围绕公共资金、公共资产、公共服务的公平合理方面发现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深层次审计建议,在推动存在问题全力整改的基础上,促使被审计单位针对存在的问题,健全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制度,对公共财政资金加强规范管理,注重公共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效益。同时,在持续改善保障民生中,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全力服务改善民生。

  三、民生资金审计组织施策

  ——重点领域实行统一组织。民生资金使用分布在多领域多行业,有的部门管理使用资金比较密集,资源集聚较多,有的部门与保障民生关系直接,这些部门将成为审计监督的重点部门。要按照审计署关于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和做好民生审计的部署,对重点领域民生资金实行统一组织审计。针对区域内民生资金的投放使用现状,由省级审计机关选定重点领域、重点资金、统筹谋划,组织各级审计机关同向开展审计,做到统一计划、统一方案、统一标准、统一实施、集中反映,确保统一组织审计项目如期完成,揭示同一领域发现的突出问题和倾向性问题,以利于共同加大整改力度和警示同类问题的发生。

  ——重点项目集中力量攻坚。在推进改善民生中,各地组织了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涉及不同的行业管理,不利于统一组织审计。为加大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力度,基层审计要从自身的能力和条件出发,集中优势兵力对建设项目审计重点攻坚。要根据建设项目的内在要求和特点,科学计划,整合资源,落实责任,突出重点,合力攻坚。在重点项目审计中,要注意做到相互兼顾,主要是计划安排与组织创新兼顾、主审负责与合力攻坚兼顾、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兼顾、内部控制审计与经济责任兼顾。要通过对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揭示民生建设项目中的突出问题,以问题导向推动民生建设项目发挥应有效益。

  ——多方参与推进监督覆盖。改善保障民生是社会的共同责任,对公共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需要各种力量的参与。为推动民生资金规范管理使用和发挥效益,基层审计机关在强化事中事后审计监督的同时,要推动建立健全由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和格局。对事关全局和社会重点关注的民生资金,可采用联合审计、检查、督查的方式,扩大监督覆盖面。需要技术含量高的重大审计项目,可邀请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专家及技术人员参与审计,实行现场鉴证或鉴定,在综合评价中,听取和采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审计评价的客观公正性,降低审计风险。

  ——上下配合加大审计力度。审计署明确要求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统筹、审计资源统筹。民生资金审计作为地方审计机关的重要工作之一,需要依托现有人力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组合式审计。重点民生项目的审计,可由上级审计机关直接“上审下”,基层审计机关密切配合;也可由上级审计机关与基层审计机关组成联合审计组,就某一领域民生资金全面审计。为保持审计的客观公正性,必要时对某项民生资金组织易地审计。基层审计在实施审计中,注意依靠部门内审的力量,利用内审熟悉情况的优势,借力实施审计,提升审计工作效率,提升覆盖能力,扩大审计效果。

      (安图县审计局副局长  于文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