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市审计局:新时期提高审计人员职业技能的几点思考

29.07.2015  13:16

  新的时期赋予了审计人员新的使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确立了审计监督作为国家治理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做好审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对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提出新的具体要求,赋予审计人员新的任务和使命。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上对当前和今后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和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审计署的决策部署如何贯彻落到实处,关键在全国审计战线的五万多名审计人员,这就要求每位审计人员在新形势下,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努力提升自身审计工作技能,适应在新时代的变化。

  一名合格的审计人员应该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财会技术方面。会计专业知识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特别是ERP系统在财会领域的应用,财务电子数据往往几兆、几十兆。这就给当今审计人提出了新的审计要求。如果不会操作AO系统,就会面对被审计单位的电子账一筹莫展,只能还是用原来的老办法翻凭证,并且AO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发展。

  相关法律法规方面。审计人员发现被审计单位有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需要依法定性时,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的规章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作为一名审计人员一定要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业的规章制度,如:《审计法》、《会计法》、《预算法》、《国务院政府令》等,做到对问题的定性客观、准确、适当、合法。

  在现代科学方面。在现代科学领域中,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它们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关系。因此,审计人员在其知识结构中充实相关性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主要体现在审计调查、现场审计等所看到的审计内容与周边的关联人,以及与客观环境的内在联系的合理利用方面。每一个审计项目,其周围关联人、客观环境与其他审计项目几乎都不相同。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的一生中,都要及时的、不断的探讨现代科学知识。

  在工作经验方面。主要是面对审计材料,迅速找出切入点,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通过个人对问题敏锐的观察,找到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分析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脉络,对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现状有不同的研究,能够把握审计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在统筹分析基础上才能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做到对问题准确的处理,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利用审计发现问题的事实、定性、处理处罚以及审计建议在审计报告中进行准确的表述,同时审计人员还应该及时总结开展审计的方法及经验,这些都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对审计专业方面的内容能够准确、清晰、简练的进行表述。这些工作能力及经验是提高审计技能最主要的内在要求,只有不断积累、丰富这些工作经验,才能逐渐提高审计技能。

    近年来,通过广大审计人员的不懈努力,区县级审计队伍的文化层次、知识结构发生了可喜变化,但面对新知识经济时代审计工作出现的新任务、新情况、新特点、新要求,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缺乏非财经职业人员。依法治国推进了法治社会各项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与依法审计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依据也更新迅速,因而区县大部分审计人员只是偏重财务方面的知识,缺乏对财政、金融、基建等现代经济所需要的宽领域的专业知识及良好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能力,多元化的审计内容需要审计人员不断的学习充电,以适应不同的审计任务。绝大多数的基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习惯地用旧眼光和旧思路审视、查找问题,不能摆脱或高于财会业务的传统审计做法。

  二是审计职业化培训时间少。当前审计人员接触到新的审计内容时再临时恶补相关行业知识、政策依据等,因为他们根本腾不出足够的时间接受培训学习。虽然近些年来各地、各级审计机关在审计干部队伍的业务培训上已经引起了重视,但参训人员的数量、时间、质量上还远远达不到知识的需求,从而影响审计工作进度和质量,无法充分发挥审计应有的监督和服务职能。

  三是审计力量不足。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推进,审计的监督职能和作用发挥凸显,社会公众对审计监督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随之而来的是审计项目数量增加,审计范围不断扩大,这些都为基层审计机关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一个人口超过五十万的县级市,审计机关人员通常保持在20-30人左右,并且审计人员大都是审计机关成立之初进入的,中老年审计人员比例偏高,业务骨干集中在40至50岁这个年龄段。而30岁左右的人员严重短缺,近些年虽然新进了部分人员,但培养业务精通的审计人员也需要一个过程,“青黄不接”的局面比较严重。审计对象却覆盖了大大小小十几个乡镇、全县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的各行各业,因此常常会造成因时间和人手不足,赶进度的现象,大大影响了审计项目质量,也弱化了审计监督职能。

  对加强审计机关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是明确进人标准。首先以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为契机,上收审计人员管辖权,实行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选用审计人员,确保所进人员具备审计工作相关知识、学历、资格、经验等专业基础,具有相关财政、金融、基建等知识“一专多能”型人才。现有审计人员要给自己的知识储量“扩容”,必须要养成自学的习惯,经常看一些与专业有关的书、报刊。自学贵在自觉,要有意识地给自己制造一定的压力,变压力为动力,捕捉与专业有关知识的新的进展情况和闪光点。阅读若干种专业报刊密切关注专业的发展,与时代同步,注重自我积累。在当今网络媒体日渐发达的情况下,应多从一些财经网站上浏览最新法规条文,阅读专业文章,掌握专业发展动态。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则是保证审计人员具备上述技能的关键措施。为此,一是审计机关应统筹安排全年项目计划,合理安排必要的条件对审计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二是审计人员应当遵守审计机关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参加审计机关举办或者认可的继续教育、岗位培训活动,学习会计、审计、法律、经济、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与从事工作相适应的技能。要坚持全面培训,注重提高现场审计能力,还要学习写作技巧、综合分析等培训,使审计队伍整体的知识结构实现多专业、多领域、多层次化,并相互补充利用;要坚持学用结合,强化实践锻炼。要求基层审计人员加强实践锻炼,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针对性,坚持向实践学,学以致用,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切实将理论运用到审计实践当中来。因此,对于在职审计人员来说,若想提高专业技能,必须重视后续教育。

  三是加强队伍力量。要积极与组织、人事部门沟通协调,增加审计人员编制,为审计机关增加新力量。利用每一次公务员招录、选调等机会,设定学历水平、专业背景、职称资格、工作经历等条件,引入符合条件且可塑性强的年轻干部。特别是垂直管理后,安排和配备审计部门领导干部时,可以提出必须具备熟悉审计工作,了解审计业务,关爱审计干部,并具有一定经济工作经验的要求。同时要加强对审计新人的职业道德教育、审计风险防范等后续教育,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并顺利开展审计工作。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在职审计人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必须把提高知识、技能和素质作为得心应手之“”,做到善于学习、善于积累、善于运用,懂审计、懂会计、懂经济、懂管理、懂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复合型人才。

      (蛟河市审计局  杜纪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