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乡村净美 咱为全省打样儿

10.04.2017  09:11

  3月29日、30日,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现场观摩培训班在我市举办。这次培训,主要任务是推广舒兰市特别是吉林市整市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经验。

  3月29日、30日,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现场观摩培训班在我市举办。这次培训,主要任务是推广舒兰市特别是吉林市整市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经验。

  培训期间,来自全省各地的参训人员参观了舒兰市5个高水平的农村环境整治典型村。市农委负责人、舒兰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分别作了经验介绍。

  省农委副主任包维国对舒兰市和我市经验予以充分肯定:一是领导重视,摆位很高。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分管领导经常抓,把整治农村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事抓在手上。二是舍得投入,肯花本钱。去年舒兰市财政投入4000万元,今年吉林市财政投入达到3000万元,投入规模空前。三是坚持不懈,整体推进。实行市县乡村四级联动运作,镇村组干部和农户网格化包保管理,垃圾秸秆粪污综合整治,苦干三年,农村环境大变样。四是主动作为,精细谋划。舒兰市农业局特别是吉林市农委,在整治农村环境上,不等不靠,履职尽责,勇于挑重担,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全方位推进工作,赢得了信任,争取了位置。他要求全省各地积极学习和借鉴这些典型经验。

  那么,具体说来,我们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法宝都有哪些呢?

  全市:整市推进起步高

  

  磐石市明城镇古城村,村民义务出工铺路时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整市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安排部署,以“六清”为突破口,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1378个行政村实现了干净起来,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

  抓住关键点,全面开展“六清”环境整治

  抓好规划先行。按照省政府总体要求,我市相关部门编制或修订了《吉林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吉林市农村垃圾治理专项规划》《吉林市农村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绿色村庄规划》《河道治理规划》等规划。按照这些规划,实施包括环境整治在内的农村各项建设。

  抓好垃圾清运。为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我市采取不同方式,分类管理。对附近有填埋场的村,实行“户分类、村收集并就地处理”的方式;对转运距离较远的村庄,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并处理”或者“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市)处理”等方式。指导行政村聘用保洁队伍,配备清运设备,或者通过购买服务及时组织垃圾清运。同时提倡建筑垃圾就地减量化填埋,可回收利用垃圾分拣销售,不可回收垃圾清运填埋,农药瓶等有毒有害垃圾要按规定转运到指定垃圾厂统一处理。

  抓好侵占公共空间整治。在工作中,我市把私搭乱建、侵占公共空间作为整治重点,结合农村土地确权,切实把农村公共用地清理出来,为垃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柴草垛统一堆放留下了充足空间。

  抓好教育引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分靠他律,七分靠自律。自整治工作启动以来,我们坚持宣传与整治同步,教育与管理并行,采取新闻媒体、网络平台、宣传车、简报、宣传单、标语、公告栏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让农民充分认识到自己才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大的受益者和主导者。广大农民群众从开始的被动,到后来的主动,从最初的不理解到全程积极参与,用群众的力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形成了“美丽乡村是我家,建设需要靠大家”的良好氛围。

  聚焦发力点,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

  建立工作推动机制。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建立了“市级主导、县级主责、乡级主抓,村社主干”的四级联动机制。

  探索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也是最大的瓶颈制约。我市探索出了市级政府奖补、县级政府主投、乡级政府补贴、村集体补助、农户适度出资出劳的经费保障机制,有效整合了农村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农村道路、植树绿化等涉农资金,打捆使用,集中投入,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2015至2017年,从1000万元到3000万元,我市在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递增1000万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奖补,带动全市累计投入整治资金近5亿元,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用好督查考核机制。制定了《吉林市以“六清”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核办法》,对各县(市)区环境整治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同时,开展拉练式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平时检查相结合,根据考核成绩,确定一、二类县(市)区,兑现市级奖补资金,以此调动各县(市)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在卫生环境整治上推行网格化管理,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角、分片包管、全面覆盖。把每一家农户做为最小的网格单位,落实“三包三责”:包门前卫生、栽花、除草;负责公共路面清扫、路肩维护、道路两边栽花除草。在此基础上,每个村划分若干片区,由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担任片长,具体负责对所辖片区环境卫生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落实工作,全面建立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长效管理机制。

  捕捉创新点,探索环境整治全新模式

  在整治方式上,引入社会资本。2016年,我市首次通过PPP模式,将社会资本引入农村,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垃圾收运体系。将垃圾收集池改为地埋式环保桶,然后统一密闭压缩式运输到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

  在整治内容上,实行综合整治。我市在确保全市所有村屯彻底干净起来基础上,实施了重点片区打造、农村公路建设、村屯绿化美化、农村改厕、农村暖房子改造、秸秆综合利用、乡镇政府所在地环境整治、镇区线路改造九大行动,农村环境从干净起来向美起来,发生了质的转变。

  在整治范围上,开展乡镇政府所在地环境整治。在城市和村屯干净起来之后,我市又加大了乡镇政府所在地环境改善力度,从卫生治理、秩序规范、设施维管、绿美亮化、临街建筑、文化渲染六个方面实现了全面提升。

  通过整治,改掉了陋习,根治了顽疾,改变了环境,塑造了形象,凝聚了人心,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县乡:示范引领看舒兰

  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和水泥边沟取代了泥泞污浊的沙土路,古色古香的文化墙取代了杂乱破旧的篱笆围墙,统一设置的垃圾箱取代了随处可见的垃圾堆,远离庭院、规整利落的柴草垛取代了庭院内散落一地的柴草堆,和楼房一样的室内卫生间取代了室外恶臭污秽的茅厕,干净无烟的环保炉具取代了烟灰呛人的柴火炉……舒兰市农村,尤其是西部202国道沿线的溪河镇、白旗镇、法特镇3个乡镇13个村,如今呈现一派美不胜收、欣欣向荣的画卷。“远看有形象,近看有亮点——舒兰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点突出,成果显著,走在全省前列。”来自省农委和全省各地的参训人员,给出了这样的结论。

  去年以来,舒兰市以建设现代农业生态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城乡做美”战略,重点打造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带,以此带动舒兰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治中,舒兰市实施了三大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第一个工程是生活环境整治——突出道路和路边沟等重点部位,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去年,仅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带就建设边沟34840延长米、围栏13320延长米,铺设条石彩砖27500平方米,绿化植树17000株、美化栽花90万株,喷绘墙体9200平方米,布置移动花箱180个。

  第二个工程是乡风文明营造——以文化墙建设为载体,挖掘乡村文化资源,突出村居风貌和地域文化,打造一个村一个符号的特色。去年,舒兰市新建文化墙12860延长米,大型户外宣传牌7块;同时加大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全民阅读和环境卫生星级户、干净人家和美丽庭院评比活动,净化乡村道德风气,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第三个工程是生活品质提升——重点开展了厨房改造和厕所改造,打造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去年,舒兰已试点整屯推广生物质燃料户用炉具2000台,改造室内卫生厕所1900户。今年,舒兰市将推广生物质炉具1万台,改造室内卫生厕所5000户以上。   

  整治之所以有效果,是因为有“三个支撑”。第一个支撑是资金,仅去年就投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7560万元。第二个支撑规划,形成了建设有序、环境整洁、特色鲜明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格局;尤其是在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带规划上,按照“一镇一特”和“一村一策”的地域文化特色定位,规划了溪河镇凤凰山乡村游、白旗镇农特产品集散中心、法特镇满族民俗小镇三大特色品牌。第三个支撑是设施,去年改建乡村公路101公里,铺设上下水管线12575延长米,新建文化广场20340平方米,安装路灯615盏。

  在“三个支撑”的作用下,舒兰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形成了5个常态化机制。执法管理机制,镇、村、社、户4级网格化管理,农户“三包三责”机制,保洁机制,考核督查机制,推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化开展,给农民带来了长久的福祉。

  村屯:亮点纷呈迷人眼

  松凤村 主打文化牌

  松凤村位于舒兰市溪河镇著名景区凤凰山脚下。村里一手强化设施建设,一手打造文化品牌。新建村部650平方米,文化广场6800平方米。2016年投入“三化”资金140万元,植树1400棵、栽花4万株、安装路灯22基,新建路边沟2000延长米、围墙900延长米、绿化界石1200延长米、桥涵2座。在村部建设“文化馆”,收集奇石800多块、书画500多幅、摄影作品700多幅。新建仿古文化墙1200延长米,墙面印有凤凰山古迹的历史由来,中国传统节日风俗、满族文化民俗等。

  白旗村 环保先一步

  舒兰市白旗镇白旗村2016年以秸秆颗粒作为燃料,试点整屯推广生物质户用炉具100户。同时,为加快推进厕所革命,改造室内水冲厕所80户,实现了村屯、农户无臭味,蚊蝇繁殖显著减少,从源头切断了病虫害传播。     

   岗子村 家家比干净

  2016年,舒兰市白旗镇岗子村植树800棵,栽花3万株,美化绿化率达到100%;新建路边沟6000延长米、文化墙2000延长米、彩色喷绘板300张,文化墙上绘制了《村规民约》、特色种植养殖业简介等十余项作品;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尊老爱幼”等评选活动,并以悬挂红灯笼为标志。岗子村完善了《村规民约》,建立了“三包三责”责任制,聘请德高望重的老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美丽乡村志愿者”服务队,监督村环卫工作。

   溪河村 草垛好搬家

  对“清柴草”,舒兰市溪河镇溪河村村民开始不理解、不配合,全村124个柴草垛经村干部反复做工作才搬走43个。但随着砌边沟、植树绿化、修建文化墙、改厨改厕等工程的深入开展,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支持村里的工作,剩下的81个柴草垛仅用一周时间就搬到了指定地点。

  沿江村 村落似公园  

  舒兰市溪河镇沿江村2016年实施两大工程。一是大力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两次集中大规模整治行动,共清理路边沟2500米,村屯排水沟5000余米,清理道路两侧杂草2500米,清理垃圾30余吨。二是切实推进硬件设施建设。结合“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要求,新建路边沟3600延长米,文化墙2500延长米,安装路灯30基,新建文化广场1200平方米,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如今的沿江村,美得像公园。    (记者/常学文 王久权 编辑/李波)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