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功能 打造宜居宜业现代都市

06.12.2016  10:10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面貌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整体改善,即便是久居市民,也能明显感受到5年来城市的巨变。

  —— 我市5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系列报道之六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面貌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整体改善,即便是久居市民,也能明显感受到5年来城市的巨变。

  2015年,我市终于拥有了现代都市“标配”——大剧院和体育馆。过去的5年,包括人民大剧院、全民健身中心、玄天岭文化公园在内的一批城市公共建筑工程,显著提升“旅游文化名城”形象。从2013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本着“切实保障民生、提高群众福祉”的原则,将一批攻坚项目选址在东山区域,在健全城市功能的同时,以城市共建项目带动东山区域的整体改造。2015年,人民大剧院、全民健身中心、东山体育文化公园陆续完工。这些重点工程,不仅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也直接拉动了东山区域的开发建设。今年9月,玄天岭文化公园投入使用。该公园将玄天岭自然地貌和人文景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轴、三点、三区”的规划结构。它不仅是我市打造的一项精品旅游文化工程,同时也为居民开辟出一块漫步休闲的好去处。

  过去5年,我市以打造科学的城市道路框架为目标,不断提升路网通达能力,全力构建安全、畅通、有序、高效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在纵横交错之间,编织了一张细节精致、外延广阔的城市路网,全面提升了城市承载力,增强了“新型产业基地”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2012年末,连接吉林大街和松江南路的江城大桥正式通车,进一步延展城市南北中轴线,使吉林大街跨江延伸贯通至外环绕城公路,城市干线的通行能力进一步增强,对加快南部城区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吉林大街中段下穿隧道通车带来的便捷,驾驶员们最有发言权。“以往从江城广场到儿童医院要十五六分钟,现在只要3分钟就到了。”出租车司机崔军说。

  吉林大街中段下穿隧道于2015年5月7日开工,8月30日竣工通车,是我市实施的系列交通治堵工程之一。雾凇大路、雾凇西路立交桥、雾凇高架桥、雾凇大桥组成了我市第一条东西向快速路。2014年9月28日,这条快速路实现通车,有效分流了市中心车流量,缓解了城区交通压力。迎宾大路立交桥、解放大路下穿隧道、松江南路、金珠大桥、新城大桥等路桥工程建设,围绕市中心编织了一个完整的道路交通网络。城市交通网纵横交错,内外相通,畅通便利。

  在加速城市道路建设的同时,我市还加快了外部出口的建设。5年来,我市投资55.19亿元(不含域内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加快国省干线及农村公路新改建进程。吉林绕城高速、长吉北线、长春经济圈环线辅道九开线永吉段等工程建成通车,吉哈高速公路吉林至荒岗段、长吉南线开工建设,吉桦线、吉天线等老旧县道油(水泥)路得到改善,黑大公路吉林绕越线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另外,长吉城际铁路、长吉珲铁路客运专线、长吉北线改造、吉林火车站交通换乘中心等重大交通工程建成投入运营,我市的区域交通枢纽功能进一步显现。

  “暖房子”工程、老旧小区宜居综合改造、小街小巷整治等一系列民生民利工程,则从内到外提升了“生态宜居城市”品质。2011年,国家发改委批准我市为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借助这一政策,我市的“暖房子”节能改造工程得以全面实施,市政府提出了建成我国北方第一座“暖房子”城市的目标。到今年,我市城区内“暖房子”工程改造项目共完成建筑面积2815.69万平方米,5141栋住宅楼,涉及508个住宅区,受益居民37.45万余户。按同等供热水平计算,改造后比改造前室内温度平均提高3~5℃,有效缓解了我市供热压力。全市城区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比2010年下降8.8%,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节能居住建筑比例达到100%,年节约标煤2.8万吨。

  在大手笔“编织”城市内外交通网络的同时,我市还着力打通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今年7月,我市启动了小街小巷整治工程,整治支路88条、胡同47条、小区巷路46条。

  今年初,为进一步改善民生,我市决定在老旧小区内开展老旧小区宜居综合改造工程,并将此项工程列入2016年度城市重点工程。经过4个月改造施工,全市50多个老旧小区配套功能得到完善,居住环境得到美化,管理秩序得到规范,提升了老旧小区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江城日报记者/璩竹林 编辑/李波)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