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利益补偿机制

07.03.2015  08:38

    记者 何琳娣 王子阳

    粮食问题事关国计民生,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全国人大代表邹继宏在参加小组讨论时,提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健全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邹继宏说,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十一连增”的好成绩。但从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和国家粮食安全还面临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首先,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还不牢。农田水利基础较弱,不少地区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比较突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其次,产粮大县财政困难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国家实施产粮大县奖励政策10年来,对产粮大县给予了大力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产粮大县财政困难,但实际情况仍不乐观。从吉林省情况看,2013年,33个产粮大县人均可用财力为3457元,比13个非产粮大县平均水平6585元低3128元,比全省平均水平5816元低2359元。33个产粮大县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的平均比重仅为31.8%,其余68.2%仍需靠上级转移支付解决。再次,粮食主产区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负担沉重。近几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虽然已消化部分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但目前挂账余额依然很大,财政支付利息负担沉重。

    针对目前的情况,为进一步调动各级政府重视农业和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妥善处理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粮食主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邹继宏建议,国家应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健全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夯实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把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上升为国家战略进行部署和总体安排,在政策配套、资金投入、建设管理机制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二是进一步加大奖励补助力度,调动产粮大县重农抓粮的积极性。逐步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贡献越大,得到国家的奖励越多。建议比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制定粮食主产区转移支付政策,进一步加大对产粮大县的财力补助力度。三是解决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问题,增强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投入能力。建议对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贷款本息予以全额核销。如一次性核销有困难,可先挂账停息,再逐年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