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人宋晓英到江城 谈自己曾两度荣获金鸡奖

10.03.2015  11:21

宋晓英是长春人,来到吉林市,就像回到了娘家。她说,吉林是她的福地,是她起飞的始点。“我的艺术生涯是从报幕开始的。”谈起最初在省吉剧团工作的日子,宋晓英自己都觉得她的演艺人生充满了“戏剧色彩”。

宋晓英

 

  在50后、60后的影迷心目中,她是从《金光大道》中走出来的“钱彩凤”;在70后、80后的电影爱好者心目中,她是在《烛光里的微笑》中微笑着的老师“王双铃”;在90后的年轻人心目中,她是位“星妈”——《情人结》里陆毅的“”、《跆拳道》里吴迪的“”、《一夜未了情》里李小冉的“”……日前,这位“金鸡”影后、从吉林省走出去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宋晓英来到江城,与记者从她梦开始的地方聊起。

 

  宋晓英是长春人,来到吉林市,就像回到了娘家。她说,吉林是她的福地,是她起飞的始点。“我的艺术生涯是从报幕开始的。”谈起最初在省吉剧团工作的日子,宋晓英自己都觉得她的演艺人生充满了“戏剧色彩”。当年,高中毕业后,她报考的是省艺术学院声乐系,因为家庭成分原因没被录取,被推荐到省吉剧团。由于外形和嗓音条件比较好,她担任剧团的报幕员,也是由于她的出色,又被推荐去参演了电影《金光大道》,后来,就顺理成章地被调进了长春电影制片厂。

 

  拍完《金光大道》后,宋晓英就出名了,那时她只有19岁。“我没有做过什么明星梦,说实话,当演员之前我都没看过话剧。当时就是一心一意地练功、练声,只想着干好吉剧团的工作。”宋晓英说,出名后,她只是觉得在台上报幕时更有信心了。

 

  1985年,宋晓英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进修班学习,毕业后又陆续接演了很多电影。当被问到“从接演的几部戏来看,角色跨度都很大,您是如何驾驭的”,宋晓英略思索了片刻,回答:“当演员悟性是很重要的。”她回忆,拍《十六号病房》和《夕照街》时,她打破了以往正面形象“高大全”的模式,说话语气生活化,表演更接地气。“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所谓演戏,其实就是生活的再现,最真实的才是最打动人的。”后来,宋晓英凭借《十六号病房》夺得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

 

  让宋晓英“封后”的,是获第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的电影《烛光里的微笑》。谈及这部影片时,竟然还引出了“差点失之交臂”的故事。“我刚看到剧本时,认为故事太碎,况且教师形象不好塑造,因为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认为最完美的老师,角色把握太难,因此不太想演。”宋晓英说,拍第一场戏时,台词特别少,都是用眼睛来表演,非常有挑战性,她觉得特别过瘾,一下子就把创作欲望给勾了起来。因此,宋晓英塑造出了影响了几代人的老师形象——王双玲。

 

  第二十四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9月份就要在江城举办了,宋晓英说,她这次回到老家,特别兴奋,觉得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希望咱们这个电影节办得红火敞亮,有气派,让别人嫉妒。要把吉林市的真山真水那种自然美展现给来宾,展现给全国观众。要让外地的朋友一提到吉林,不仅想到吉林省,还要想到吉林市,把全国唯一一个与省重名的地级市打造成一个家喻户晓的城市。

 

  原标题:吉林飞“晓英” 两度擒“金鸡

  ——访著名表演艺术家宋晓英

 

  (记者/董雪扬 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