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佶祥:追寻孔子

05.06.2015  13:31

   全民阅读报刊行

   悦读改变人生 征文

 

  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位孔子,我喜欢用自己的角度和方式,去理解与追寻孔子。

 

  两千多年来,夫子不曾寂寞,近年更趋热闹。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学习孔子的智慧;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千人击缶,吟唱“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央视《百家讲坛》于丹讲《论语》火遍大江南北,电影《孔子》由周润发出演引起热议……

 

  愈读愈深,掩卷沉思,神交久已,我会觉得他像长辈,像良师,像益友。孔子不是神,他是一个人。面对诱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面对逆境,“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面对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面对人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面对现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面对承诺,“与友交而不信乎?”。他有愤怒,“是可忍,孰不可忍”;他有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有推崇,“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有正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他有壮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他有善良,“礼之用,和为贵”……那些“子曰”,简短,明晰,平易近人,却又犀利,深邃,直入心灵——他就是这样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爱有恨的人。

 

  当年孔子周游列国,会见诸侯,一生数次问礼老子,未曾交谈楚狂接舆;他见过南子之流权贵的骄奢放纵,也像流民一般绝粮七日朝不保夕;他辗转在华夏大地的山川河岳,行走在苦难深重的乱世人间。他心怀一片天下、一个家园,他在寻找一条救世之道。如何结束诸侯争霸、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如何实现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歌舞升平?我想他最终找到了,那就是建立一种崇高而完美的人格——“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保有一颗仁慈博爱之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不同于玄奥出世的老子、逍遥梦蝶的庄子,不同于兼爱非攻的墨翟、刑名法理的韩非,我心中的孔子是最实际、最理想、最人性,一如莲花,盛开于污泥之中,清香高洁。他的思想属于古代,也属于现代;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

 

  孔子之后,儒家学说风生水起,自成一派。斗转星移,春华秋实,千百年来,孟子、荀卿、董仲舒、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儒家学派生生不息,江山世代涌现英才,汇入中华文化滚滚洪流,为五千年文明留下浓墨重彩,最终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液里,将印记标注于龙之传人的思维。

 

  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滋润心田。在某个经意或者不经意间,你会发现夫子还在那里。一个身影,两道目光,那些言语,那片情怀,依然神采飞扬,依然刻骨铭心。原来,我已不必追寻,这位老人一直在我身边,沧海桑田,山高水长,未曾走远……

 

      (编辑/王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