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绿水青山 建设美丽家园

09.06.2015  09:5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抢占发展升级制高点,率先走出一条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路。

  

  

  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示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蓝图,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是我国第一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专题部署的文件,首次提出“绿色化”概念,并将其融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后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内涵,明确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路径,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内容和动力。

  绿色生态是最宝贵的资源,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基于这种清醒认识,我们始终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全力改善生态环境,摘掉了全国重污染城市的帽子,成功创建了省级卫生城和省级环保模范城。但由于生态环境历史欠账较多,生态基础较为薄弱,环境质量改善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抉择,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努力探索并走出一条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绿色化”发展道路。

  

  

  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历史和现实要求我们,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能用停止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共赢之路。这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对经济发展形成倒逼的历史必然,更是资源型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由于煤炭资源长期高强度开发,我省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障碍,天蓝、地绿、水净、空气清新,已成为全省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省委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判断,正确处理生态和发展关系,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以实际成果回应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盼。抓住成为国家第三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的机遇,抓紧实施一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示范项目,加快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级园林城市;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执行“三同时”制度,新上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把循环经济作为产业发展基本模式,加快传统产业循环化改造,把全循环作为新兴产业准入门槛,提升企业、园区、产业、社会各个层面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扎实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加快宜居市区、绿色县城、美丽乡村建设;突出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修复治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从政治和法律层面建立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和保护长效机制,探索厅市合作新机制,努力建设全省绿色转型发展样板区。

  

  

  全民动手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立足本地优势,找准抓手,全力推动。

  进一步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负总责,强化统筹协调,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加强考核评估,增加生态环境建设在目标责任考核中的权重,坚决落实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强化责任追究,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度,对造成资源环境生态严重破坏的要记录在案,严格追责问责;强化执法监管,按照新环保法要求,健全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应急体系、防治体系,推行网格化环境监管,对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

  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合作新机制,加强与周边地市的联防联治、共保共赢,创新多主体参与环境保护模式,提高区域环境保护科技交流水平,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以“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为载体,打破行政区划,建立一体化推进新机制;突出抓好尧都、洪洞、襄汾“一城三区”重点区域综合整治,推进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

  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全民参与机制,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加大资源环境国情国策、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营造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用市场的办法保护环境,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环境设施建设和运营;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广大群众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及时准确发布环境信息,尊重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通过环境信息公开化、环境决策民主化,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作者为中共临汾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贾晓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