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

03.08.2016  11:35

      炎炎夏日,走进八家子林业有限公司,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绽放的笑容。停伐不停步,停产不减收,转型路上,该公司职工正用勤劳和汗水书写新篇章。

      “守住绿水青山,就一定能收获金山银山。”国有商业林全面停伐后,八家子林业有限公司因势利导,在推进生态建设的同时,把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和林下经济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方向,按照“一场、一品、一策”的思路谋划场站经济,积极发挥干部职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把发展林特产业作为林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选择,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变成产品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推动林特产品由卖资源向卖绿色、卖生态、卖健康转变。

      走进延边兴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声隆隆,工人们有序地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为应对停伐,八林把目光瞄准了前景广阔的食药用菌产业。2014年8月,适时成立延边兴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食药用菌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八林借助兴林公司先进的理念、成熟的技术、完善的规划,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职工(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推行“菌棒集中生产,林农分散栽培”的经营模式,有效整合资源、资金、技术、劳力,推动了生产基地建设。在腰团林场一个山沟记者看到,薇菜基地已初具规模。停伐后,该场党员周云庭带领三户困难职工创业,成立绿丰源中草药种植合作社,建起薇菜示范基地。“2014年栽植2公顷,去年收入10万元,按计划今秋再栽植2公顷,之后逐年扩大规模。”谈起基地的发展,周云庭信心十足。

      如今的八林,像周云庭这样的职工自主创业蔚然成风。传统产业持续发力,新兴项目悄然兴起。种树、种参、种菜,养牛、养蛙、养蜂,采果、采菜、采药,天麻、猪苓、桑黄,黑果、薇菜、马铃薯……创业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2016年,已规划建设天麻林下仿野生栽培示范基地14公顷,猪苓林下仿野生栽培示范基地4公顷,刺五加定向培育技术推广项目基地53公顷,林下参种植基地60公顷,白花延龄草示范基地4公顷,黑果腺肋花楸种植基地17公顷。推进食用菌产业园区、药用菌产业园区、地区单位转型创业园区的建设,培植黑木耳、滑子蘑、元蘑等食用菌328万袋,桑黄10万袋、灵芝3万袋;养殖蜜蜂2130箱,鹿存栏190头,牛存栏2700头。

      在林区转型发展中,全党创业、全民致富成为八林主旋律,形成了干部带头、职工参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腰团林场发挥林地资源优势,变林上为林下,组织在岗职工成立“益林中草药种植合作社”,开发多种创业项目。升平林场聘请有多年地载木耳培植经验的农户作为技术员,采取“林场+职工+农户”合作经营方式,注册成立升平林场菌类专业合作社,实现林场在岗职工全部入股。泉水洞林场因场制宜,开办泉水蜜业及松茸专业合作社、食药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养蜂、养牛、天麻、猪苓、桑黄、红豆杉、刺五加等7个基地,形成了人人有项目、个个有收入的喜人局面。

      “为推动林业转型、职工转岗,八家子林业有限公司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业技能培训,让‘请进来、走出去’成为工作常态。”八家子林业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长陈庆华告诉记者,八林经常组织干部职工、创业户外出考察交流,拓宽发展思路。同时,邀请专家教授前来授课,系统讲授专业技术,并把培训讲堂延伸到创业基地、田间地头,进行实际演示和操作,让创业基地成为直观大讲堂和转型发展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