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活明码标价农民按需选购——宁夏创新社会化服务提升现代农业效益掠影
最新调查显示,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级农业部门开展农业综合服务总服务面积达到57.5万亩,水稻可实现亩节本增效106元、玉米83元、蔬菜156元;小麦、水稻机械化率均达到100%,玉米达到78%,马铃薯达到43%;配方施肥应用率达到100%,统防统治率达到50%。这是自治区农业系统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综合服务工作取得的新战绩。
2016年以来,自治区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综合服务,按照“政府引导、主体多元、公益互补、惠农便民”建设原则,指导各地建设企业引领型、公益服务型、企业引领和公益服务相结合型的农业技术社会化综合服务站,初步建立起省市县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体系,通过开展技术指导、农资超市、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机作业、信息服务等“一站式”社会化服务,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投入成本,起到了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
多模式服务种植需求
时值寒冬,在贺兰县稻渔产业联合体的现代化温棚内,却是春色一片,绿意浓浓。联合体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联合体通过吸收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经营主体,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分配机制,农户每亩耕地按2016年联合体收入水平,可以分发保底红利830元。目前,入股农户95户,面积913亩。
“我们提供的项目都是订单式,农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在灵武农利达农业服务合作社,机械化种植服务每个项目的内容和价格都清楚地张贴在墙上。负责人谢利民告诉记者,前几年,利用大型机械优势为周边群众提供代耕代收服务,效果“出奇得好”:“有的要全托,有的要半托,有的要技术服务,有的要代购代销……农民需求越来越多,服务也越来越广,正好依托自治区创建农业技术服务站,我们有了政府部门提供的技术服务和信息支持,服务站越开越红火!”
灵武市梧桐树乡种植大户高建云是最先尝到“农事服务超市”甜头的村民之一。“自己种一亩地也要播种、浇水、施肥,一项都少不了。交给服务站后,人家懂技术,用肥少,庄稼还长得好。我们一亩地肥料成本120元,人家100元就够了,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如今,高建云把自己流转来的2000亩地全托管到服务站,自己外出打工。
自治区农业部门工作人员康波介绍,为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自治区实行服务站建设申报制、服务标准公示制、服务绩效考核制、服务满意度测评制、评星定级推荐制。2016年,自治区对8个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县经考核认定的服务站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耕种收一体化作业等购买服务,按照作业面积和效果给予补助。通过严格创建标准,加大政策项目引导,推动了全区农业综合服务站建设起好步,开好局。
多领域拓展服务内容
“农事服务超市的出现对村民个体而言是生产效率的提高,对整个地区来说,则是农业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推进手段。”灵武市农技中心主任张仲军感慨,机械化代耕适合平整、连片的土地,这也倒逼服务站想方设法对零散细碎的土地进行整合,正好解决了一些农民不愿意种田的麻烦,实现了土地的有效利用。
在灵武市鑫旺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王海刚正与前来咨询的种粮大户杨春算账。原来,2016年初杨春在当地流转了土地500亩,加上自己的200亩,准备种小麦。待春耕时,正好家中有其他事,他照管不过来,只好托给服务站。“人家负责选种子、搞植保、施化肥,一年下来比咱自己种还划算。”尝到“甜头”的他准备再流转500亩地,一起托给服务站管。
全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是自治区各级农业部门创新机制服务基层的一个亮点。据了解,各级农业部门以技术指导、农资供应、测土配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信息服务六项功能为基础,向土地托管、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休闲观光、创意农业等领域拓展,实现了从单一公共服务向多种社会力量相补充转变,从生产领域向全要素延伸、一二三产业融合转变,从常规服务到个性化、专业化服务转变,初步形成了服务主体“多层次”、服务内容“多元化”、服务机制“多样化”的新格局。
农利达合作社2016年通过融资担保800多万元,贷款担保利率仅为0.3%;同时,服务站积极宣传,引导群众参加水稻、玉米、经济作物农业保险工作,降低了农业生产的风险,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据统计,灵武市经济作物参保面积达5900多亩,为经营主体挽回损失1500多万元。
同时,自治区农业部门还出台激励措施,鼓励支持农技人员到综合服务站领办创办示范园区,组织“两组一会”和科研院所专家进行驻站指导,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种子种苗供应、病虫害防治、农机化作业、农产品销售,通过推广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全程式服务,服务面积逐步扩大,节本增效成效显著,技术到位率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