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 到底该咋操办?

15.05.2015  06:23

前有虎后有狼,中间隔着猫和羊——这不是儿歌,是电视剧《虎妈猫爸》中的精彩看点,更是当下中国家庭教育现状的真实写照。不少家长看过此剧后表示,犹如看“恐怖片

近日,赵薇、佟大为的新剧《虎妈猫爸》正在天津卫视和东方卫视热播,想必不少家长也在追剧。《虎妈猫爸》的内容正是当下社会热议话题的呈现,不仅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也能触及一些基本层面的教育体制。剧中,“虎妈猫爸”为了让女儿读好学校,逼着孩子上各种课外补习班、兴趣班,还要与其他孩子进行舞蹈、诗歌、历史、数学、唱歌、弹琴等全方位的比拼;学校招生不仅要面试孩子,家长也要进行面试……种种剧中情节惊呆了不少观众,有网友表示,“这是个拼爹妈的年代。”昨日,记者采访了相关教育人士,对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读。

问题一:上学难

学区房到底该不该买?

剧情:《虎妈猫爸》开场就让“虎妈”经历幼升小面试、择校躁动等风波,“虎妈”为了女儿择校上学不惜一切代价努力着,将工作、家庭弄得一团糟。最终,“虎妈”选择花巨资买了天价学区房。而为了凑齐学区房的钱,孩子的奶奶交出了家里的财政大权,孩子的姑姑也投入了自己的教育股份,“虎妈”和“猫爸”也放弃了自己原本的大房子和好生活,举家搬进了面积很小、房子又老的学区房中。

分析:针对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长春市高新区某校教师张勇彬,他个人认为,家长们要慎重考虑买学区房的利弊关系,心中要有个长远的“算盘”。“如今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咬着牙也要买到学区房,但往往买到学区房后,想去的学校却不在于此,这让不少家长尝到了苦衷。所以建议家长千万不要盲目跟风,即便现在教育资源不够均衡,但家长买不买学区房要看自己实际的经济能力。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家长有这个选择权,但是如果没有这个能力硬买房,那真要认真考虑清楚再下手了。

问题二:面试热

家长和孩子都要进行入学面试?

剧情:家长们为了孩子读个好小学,去参加各类面试。其中有个镜头,小女孩接受一个小学的面试,被问了一道这样的题:“小青有9本故事书,小新有7本连环画,现在小青拿3本故事书换小新两本连环画,问:小青、小新现在各有几本书?”这个绕口令式的考题对于连一年级都没上的孩子来说,无疑太难了,“虎妈”听到这道题都大吃一惊。

分析:“今后孩子上学该怎么办?”“现在上个小学真这么严峻吗?”“这么小的孩子就要面临这些压力?”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为了孩子今后上学而操心,不少网友疑虑,真的有那么多奇葩的入学面试题吗?

张老师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若义务教育允许,学校招生时应该让学生进行面试考试,虽然面试题目不一定太难,但这是对孩子行为能力、语言能力的一种考核,孩子可以简单地自我介绍就可以。但对家长进行面试,更多是想让家长说出教育观念,看能否与学校一致,能否和学校共同承担孩子的教育问题。

问题三:兴趣班

兴趣班该不该强迫孩子上?

剧情:“虎妈”为孩子制定了一个文化、体育、艺术全面发展的学习计划,报了很多兴趣班。而“猫爸”则秉承快乐教育的法则反对报那么多班。对此,该剧特别制作了一段花絮,在花絮中真实采访了许多家长,不同家长虽然在选兴趣班的动机、偏好等方面持不同看法,但普遍推崇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据了解,超过95%的家长已经或正在考虑给孩子报兴趣班,足可见时下各类兴趣班的火爆程度。

分析:张老师告诉记者,在他的班级中,孩子喜欢学习的学科各有所爱,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爱好,不要强加其身。“虽然早教和兴趣班不是全没有用,但要有侧重点或者学习起来有个度。

问题四:老人教育

这种“”是否影响孩子成长?

剧情:女儿被爷爷奶奶带了5年,养成非常娇气刁蛮的性格。“虎妈”为了把女儿的性格矫正过来,强硬将女儿接回身边管,由此与婆婆产生矛盾,婆媳之间互相埋怨,互不认同,为之后的婆媳大战埋下种子。

分析:在现实生活中,孩子该“富养”还是该“野养”,也是年轻父母讨论的话题,有家长表示,孩子教育的特权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隔辈教育一定会是溺爱多一点。对此,张老师表示,由老人带孩子很可能会溺爱孩子,并存在孩子社交圈小、运动量小、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剧中的孩子,随意使唤爷爷奶奶,酸奶要爷爷给拿,衣服要奶奶给挑,着实就是个小霸王;见了生人立马往爷爷身后藏,娇气,不懂礼貌,还欺负其他小朋友,并不懂道歉,跟“懂事”二字差之千里……把孙子孙女培养成小公主,是大部分老一辈“”的体现。

问题五:生活状态

父母到底该为孩子操办点啥?

剧情:“虎妈”为了女儿能上重点小学,斥巨资买下破旧的学区房,还辞去工作一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拼命程度令人咋舌。对此,有家长直言,不赞成父母只为子女而活。

分析:长春心理志愿者协会会长张振环说,父母放着好好的生活不过,为什么要为子女而活?在不少家长看来,省吃俭用辛苦赚钱就是为了儿女,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儿。但这种生活状态只因为早些年代的父母没有接受教育机会,生活苦,唯一让他们坚守下去的信念就是让孩子好好学习。张会长认为,如今,当父母的应该学会为孩子操办,让孩子有独立生活的能力“离开你”,而不是操办得让孩子丧失生活能力还不以为然。

张会长表示,儿童中期(6-12岁)是儿童开始学习读、写、算的时期。他们对于自己的性别、种族、文化和能力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样,他们对于自己和家庭、伙伴以及社群之间的关系也更加了解。他们这个时候的关键任务是要发展移情或学会观点采择,核心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如果没有形成勤奋感,他们就会对自己丧失信心。

所以,儿童需要扩展对所处世界的了解,并且习得一些所需的基本技能。简要概括以上要点就是:陪伴养成学习习惯,呵护开阔生活圈子,锻炼动手创造快乐,引导动脑辨别行为,强化性别活动特色,建立稳定同伴关系。(记者 高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