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政协委员邴正:经济新常态下吉林发展如何破题

11.02.2015  09:54

本报记者专访省政协委员、吉林日报社社长邴正

/邴正简介/ 

邴正,哲学博士,吉林日报社社长兼党组书记,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吉林省社会学会会长。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吉林省高级专家。

长期从事哲学、社会学、文化学教学和研究,在国内率先提出社会发展理论问题,是该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是国内研究文化与社会发展理论的著名专家学者。先后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特别委托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合著、参编、主编著述40余部;先后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其他各项科研奖励50余项。

城市晚报讯   新常态提出新要求,新常态要有新作为。近日,在省政协委员、吉林日报社社长邴正的脑中,一直盘旋着一个“新”字。经济结构调整、新兴产业、民营经济发展……一切都是新的,都需要破题、推进!

关键词:GDP

6.5%!201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803.8亿元,增长6.5%,增速居东北板块首位。面对全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吉林省“经济增长企稳趋好”、“质量、效益、结构同步提升”。相较于去年年初制定的“8%左右”的GDP增速目标,我省GDP增速放缓。

“GDP是一个相对的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过于看重它,是片面的。”邴正表示,把GDP的增速目标放缓,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发展经济的第一个反应。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我省经济依然依赖传统的工业发展,新兴产业发展不足,“这就造成我省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不足,”邴正指出,我省经济发展“光靠外力投资是有限的”,受全国经济形势下行的影响,国家对传统工业投资的规模在逐步缩小,“这对我省整个经济的增速是个阻挠。”因此,“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提升内生能力,是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破题前进的当务之急。”

我省是中等发达水平的省份,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一段距离要追。当此情形之下,我们既要适度扩大经济规模,又要提高质量。面对全国经济压力下行的态势,“我省应该提振经济增长的信心,既要把经济规模做大,又要把经济发展的质量提上去。”“规模太小,结构也调解不了,一定要在适度扩大规模和努力提高经济质量两方面有所作为。”

关键词:新兴产业

今年,我省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资源产业,组织搞好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9个新兴产业行动计划,提升人参、矿泉水等特色资源产业发展水平。

面对新的经济发展态势,我省摆脱过去片面强化增速的发展方式,寻找新的提高科技含量的发展路径,提升我们的经济创新能力。“我们是有这个能力的!”邴正表示,吉林省坐拥一汽、北车集团这些高科技企业,又有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技术创新优势,“像这些技术创新的优势,都应该充分发挥释放出来,让它变成拉动经济增长的杠杆。”邴正指出,我省应下大力气做绿色产业,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好环境。“我省生态资源丰富,这些都是难以复制的优势,我们要把这些优势释放出来,使它变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民营经济

2014年我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万亿元,增长10.3%。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户数分别增长13.9%和21.1%。民间投资增长17.4%,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71.4%。

“在经济形势下行的压力下,民营经济投资能增长17.4%,这个成绩是喜人的,也是难能可贵的。”日积月累,必有所成。邴正表示,现阶段我省需要持之以恒地大力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十多年的努力,我省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和经济发达省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邴正表示,过去,我省过于依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比较小,现在应该适度放宽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形成一个良性的产业链条,主体为国有经济,下游拉动可以由民营企业来做。“国企可以把同其他企业合作配套这一块向民营经济转化,以合作、加盟的方式在下游产业链拉动民营企业,然后建立统一的管理模式。”

在政策扶持这一块,邴正表示,“要尽可能公平地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只要能吸纳就业,只要能为社会提供有益产品,都应该扶持。”另外,民营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发展面临着繁琐的、复杂的、多重化的政府管理,门槛较多、服务不很到位、办事效率不高,这些都使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要把软环境建设好,”邴正表示,对民营企业应该依法管理,要把尺度适度放宽,减少企业审批的环节。“企业和政府是鱼和水的关系,凡是法律规定民营企业可以做的事情,政府就要为企业服务。

关键词:创新驱动

今年,我省强化创新驱动战略,挖掘创新潜力,做好“有中生新”和“无中生有”两篇产业培育发展的大文章,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实省委已经出台的政策意见,实施年度“双十工程”项目,建成8个、再建12个省级中试中心,用好省科技大市场,加快集成创新综合体、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抓好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力争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落户我省。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近年来,我省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驱动。去年,我省“两所五校”科技成果转化试点成效明显,建立3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成省科技大市场,科技“三个转化”在创新驱动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但是,与其他省份相比较,我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优势没有完全转化成为经济优势,核心和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处在市场分工和价值链条的低端。

“我省基础学科有优势,但应用性不强。”原有应用性强的领域又面临着人才的急需更新,这使得我省原有的科研结构和实际的生产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这些因素都造成我省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邴正指出,新的一年,我省需要继续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以市场导向为主、政府引导为辅,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试点;支持科研院所深化内部机制改革,鼓励科技工作者开展产学研合作。继续搞好以“两所五校”为重点的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去年,我省财政拨款29.9亿元,支持创业就业。“要积极地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这是一个方向。”邴正表示,支持大学生创业,不单单是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还需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和指导机制,不要再让“一些创业项目不了了之,投出去的钱也就打了水漂”。

邴正表示,扶持大学生创业,首先应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是吸纳青年人的重要阵地,中小企业发达了,就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很多条件。”他表示,创业不是在空中的,需要企业群落的发展,它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条件。“经济的发展都是链条式的,你自己做出一个东西,没有系统,与周边不配套,在市场上就没有办法成长。”

邴正认为,我省应该创建一个以市场机制为主的大学生的创业机制,资助主体是企业而非政府,“企业选择资助对象的自由度相对高些,本身又有管理经验。”另外,他建议我省各市州多建一些创业的产业园区,为青年人创业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记者  李纳/报道  李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