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和妈妈拌嘴初二女生出走 专家:别老提学习

08.12.2014  00:25

12月5日,微信朋友圈与QQ群上的一条转发消息牵动了很多人的心:某校一名初二女生12月3日晚离家失踪,24小时杳无音讯,请看到的人及时联系……庆幸的是,12月4日晚上,这名女生已经平安回家。这件事也带给家长们很多的思考,对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该如何与他们沟通,如何这个时期“平稳”度过。

 

事件回放: 孩子回来后和妈妈抱头痛哭

 

3日晚,某校一名初二女生美美(化名)放学回到家里,因为近来感冒,咳嗽得挺严重,妈妈说:“再去打两针吧,别耽误了课。”美美有些不想去,从小就不爱打针,之前已经打了几针也不见好,就对妈妈说:“不想打。”妈妈有点急了,“不打针病能好吗?耽误了课你能补上吗?”……接下来的争吵,妈妈很生气,美美也夺门而出。

 

起初,美美妈妈没在意,以为像平常一样,孩子去操场找同学跳绳去了。可到了晚上10点多,孩子还没回来,妈妈急了,到家附近、学校操场找了一大圈,不见孩子踪影。时间太晚,也不能再惊扰老师、同学家了,妈妈就忐忑不安地过去了一晚。第二天早上,美美妈妈给老师发了个短信,询问孩子上没上学,可老师说,没见到孩子,以为孩子生病没来。这下,妈妈再也坐不住了,发动亲戚朋友、同学家长也都帮着一起找,微信、QQ群都能见到转发的信息,派出所也报了案,他们把美美家周边的网吧、书店、小旅馆,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找到。

 

4日晚上9点多,美美推开了家门。心焦的妈妈看见女儿回来了,上前一把抱住了她,美美哭了,妈妈也哭了。“妈妈,我想通了,妈妈是为我好,我想家了。”“孩子,这两天妈妈急坏了,以后再也不要这样了,有什么事跟妈妈说,我们不能互相伤害啊。”美美边哭边点头说,“妈妈,我错了,以后再不这样了。

 

老师总结: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极其敏感

 

这样的事情或许只是个例,但每个家有青春期的孩子的家长或许都心有余悸,该怎么与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相处、沟通,如何教育和疏导,可能在每个家长心里都有一个结。

 

一位从事多年初中教学的教师说,处在初中这个阶段的孩子,正是青少年处于心理的“过渡期”,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对很多事物开始有了自己的观点与见解,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 “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对于父母的管教,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往往喜欢跟家长“对着干”。

 

在学校, 我们对待这个时期的孩子也会格外注意,言谈、态度等稍有不妥都容易引起他们的叛逆心理,这个时期他们是极其敏感的。”这位老师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这样的特点:14岁左右是青少年叛逆行为的高峰年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比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更加反叛;反叛的青少年在某些诱因的刺激下,会做出某些十分极端的事情,长期在网吧混,甚至可能流浪乞讨、赌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