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升起 我们比昨夜新鲜

25.03.2016  10:57

  2015年夏天,在江城吉林文友聚会,我提出编一套“长白风”作家文选,交由黄河出版社出版,得到大家的热烈响应。入选的10名作家中:宋泽生是“40后”,张舟是“50后”,我和张志民、张景东、李伟、于春哲是“60后”,高森林、姜慕水、于松涛是“70后”。一条时光的长河不断流,流经我们。

  先说张景东,文选中唯一的散文集就是他的《指尖的花朵》,因而珍贵。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就涉足文坛。他的散文大都精短。《肩膀上的红蜻蜓》、《天上有双月亮的眼》、《让毽子飞》、《背包捡诗》、《三夜穿越的沉默》、《回乡吸氧》等,一看这些题目就觉得新鲜、勾人、有故事。2015年秋天,我在鲁院学习时,作家、编剧宋方金老师在讲文学创作时就特别强调“故事的钩子”,而张景东居然把“钩子”下到题目上了。他写普通人的生活、情感、命运,仿佛就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仿佛那故事里面就有一个“”。

  再说张志民,他的长篇小说《牛年马月》21万字有余,关于取消农业税前后北方农村的故事,写得真实可信、风生水起。主人公梁军外出做废旧生意后回到村里,参与村委会换届选举当选了村长,之后书记、村长一肩挑,之后不得不辞去书记只当村长,最后再次换届选举时村长职务落选但又想方设法当上了书记,为了自保随后又辞去了来之不易的书记一职……由梁军的命运,揭露了官场的黑暗内幕。小说中,人物的多面性、复杂性得到了很好的呈现。最大的特色就是浓墨重彩地写人性,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水到渠成又跌宕起伏,对情爱的描写更是精彩。

  于春哲是本作者群中唯一的女作家。她在大山里生活了30多年,种地、读书、当老师,积淀了深厚的生活与文化素养。2009年开始,她用3年时间创作出30余万字的剧本《二人班的春天》和20余万字的剧本《好摄之徒》,受到台湾导演苏家政的好评。本部长篇小说《伤你最深》,写的是一个女教师在一年当中经历了丈夫的背叛、学生的诬陷、同事的排挤等一系列打击后,又陷入同性恋的漩涡。她坚忍地保持本真,将一切屈辱吞进心里,没想到生活又与她开了一个大玩笑,她成了癌症患者,于是,她又走上了抗癌之路。该小说对人性的拷问,让一个有着多重性格的女主人公跃然纸上。

  于松涛2015年才真正开始小小说创作,作品结集为《一树金麻雀》。5月份以来仅半年时间,他就在省级以上文学期刊发表小小说、故事数十篇,一些作品被《特别关注》、《小品文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杂志转载。在举国反腐倡廉、苍蝇老虎一起打、群众路线教育大背景下,他以小小说这种文学样式,揭露官场中耳熟能详的潜规则,刻画官场中的世相百态。

  李伟的诗朴实无华、简洁生动,如同他的处世为人。诗集《我像一条河流》中的许多诗作光芒闪耀,例如《同学会》:“前不久的一次同学会/也是一次中年人的聚会/参加者主要有/毕业后就去了山东,在那开出租车开面食店/后来回来继续开面食店的李广田/一直在地质队东奔西跑,近年来总是去/新疆或西藏钻井的周建荣/把批来的香烟偷偷打开,每盒都拿出一颗留着自己抽/然后再封好卖给顾客的李飞/为了自己和一群人的待遇上访多年,蹲过监狱绝过食/最后赢得了养老金和每月几百元工资的王亚凤……在这里,每个人的名字前面都有很多定语/就像每个人身上都背着个大包袱一样”。文朋诗友在新浪博客上看到后喜出望外,纷纷留言、评价:“这诗歌的感觉很好,是我非常喜欢的那种。很有现代性。很吃惊。”(格致);“一首诗歌把世相全部收尽”(岸芷汀兰)……

  高森林的诗集名为《泥乡土魂》,2015年他在《作家》杂志发表的组诗就是这个题目。他的诗根植脚下那片土地,韵味足、有张力,读他的诗仿佛你就回到了田园。例如《吹火》,写生火做饭的母亲蹲在灶膛前吹火,想一想都令人温暖和感动,让人心酸:“想起小时候/土屋土灶前/生火做饭的母亲/用麻秆/把保留在灶膛里的火炭/吹出火/母亲一次次用力/忍着烟呛坚持/直到火着起来//母亲就这样节俭地过日子/把灶膛的火/吹红/把困窘的日子/烧暖”。

  姜慕水沉稳、细致,温文尔雅、不苟言笑,其诗歌作品在诗坛备受关注、颇有知名度。他的诗集《时光书》,以作品创作时间为序,跨度为2000年3月到2015年4月,是他这15年文学之路上殷实的脚印。诗人用想象的翅膀在飞翔,在探寻,比如这首《宇宙到底有多大》:“……在我看来,它是无限拉长的皮筋/是无限浩瀚的泡沫/是不停覆盖我们的虚无/但是,我们能够被宇宙抱在怀里/无疑又是万分幸运的/我们没有成为一粒散佚的尘埃……”我也对宇宙充满好奇心,有一段时间,电视上有过这类节目,我看得入迷。最近,人类在太阳系外发现了“新地球”,可惜离我们太远了,只有做梦才能到达。

  张舟本名刘忠义,是离开永吉县到黑龙江省龙江县工作的诗人。虽离开故土,但他常常回到故乡看望乡亲、以文会友。总体上说,他的诗歌朴实无华、情感真实、思想内敛。其诗集《布谷鸟为谁鸣叫》中的许多诗句让人过目不忘。如,“不知有几千万亩庄稼/被烈日烘烤得黄了大半截/像被黄土埋没了脖颈的人”(《大雨下在城市里》);“第一只蝴蝶在飞/飞在春天的波峰浪谷之间/飞就是此生的使命”(《飞蝶第一只》);“晚霞像出炉后的铁/远山一秒一秒幽暗/目光一寸一寸短浅”(《夜景》)。他的一些诗写得简洁生动又不失妙趣,让人忍俊不禁。

  宋泽生是写诗词的,如今已写了半个世纪,年近古稀,仍坚持笔耕。读罢他的诗词集《萱草吟》,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印痕、情感的起伏、内心的苦乐,这些是他个人的,也是时代的。而他具有田园气息和喟叹景物风光的那些作品,尤其有味道。而无论写什么,都是世道人心。看,他的《送别友人后》,是为“”:“堤外别君扶老柳,孤身回首入空楼。双弦七律鸣悲调,一曲《三叠》忍泪流。”;《飞鱼入船》,是为“”:“汽艇劈波掠疾风,猛然一物跃船中。鲢鱼也想充游客?弄得游人喜又惊。”;《失望》,是为“”:“江南三月艳争频,塞北堪无一点春。遥望前峦山色暗,寒廊不见预约人。”;《佛境》,是为“”:“佛家清净地,苦海度群生。论道吃茶去,心灵一界空。”以上为诗,而宋老先生的词也不乏佳作,在此不列举了。

  最后,我也得简单说几句自己和诗集《草木微风》。我是一个30年来把写诗当饭吃的人,饥一顿饱一顿,至今也没有写出一首伟大的诗篇。干旱季节,我写出了“等待说书的人,赶快说到阴天/等待变戏法的人,变出雷电”;在山里,我写出了“剪纸一样贴在山顶上/太阳,被谁揭下来了/又往高处挪了挪”;明知这一生将客死他乡,我写出了“即使在我浑身乏力时/也举目遥望/液体的故乡,常常挤满眼眶”……审视自己这张脸,我写出了“我脸上的那些笑容/一天天在减少/一点点回到/皮里//以前的那些笑容/像瘀血/正被慢慢/吸收”。

  写到此,已是凌晨。我特别想用初升的太阳为本文结尾:太阳就要在山顶升起,一座大山多像梳妆台,小小的镜子照亮万物,希望走出家门的人,比昨夜新鲜……(作者/胡卫民 编辑/杨世阳)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