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云飞扬

18.11.2015  23:04

    记者 栾哲

    全面深化改革,是“十二五”最醒目的标志之一。

    2700万吉林人众志成城,一路攻艰克难,绘就出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纵横交错的全面深化改革“吉林样本”。回眸“十二五”,改革的脉动强劲有力,改革的足音铿锵有力——

    从592项到234项,省级非行政许可项目减少了60.5%,省级非行政许可项目实现“零审批”;从10027项到3675项,省级行政职权减少了63.3%,我省成为全国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省份之一。

    由宏观部署到具体实施、由全面展开到重点突破,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纪律体制改革6箭齐发,我省紧跟中央节奏,蹄疾步稳,涉深水、闯险滩,按下“快进键”,奏响革故鼎新最强音,开启吉林省全面深化改革新纪元。

    顶层设计,勾勒“深改”蓝图

    全面深化改革,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环节。

    全面深化改革,是增强吉林振兴内生动力的重要源泉。

    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顶层设计犹如压舱石,事关成败。

    省委、省政府用改革的思维、改革的办法抓改革,以统领性的改革目标、标志性的改革事项、突破性的改革措施,真刀真枪不断将改革向纵深推进。一次次领导小组会议从建章立制,完善工作架构,到深入细致调查研究,再到研究部署重大改革事项,确立目标、任务、路径、方案和组织实施,围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谋篇布局,寻突破、抓落实,不断将改革向纵深推进。

    结合吉林实际,我省制定了《吉林省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落实的实施方案》,提出了176个方面改革重点任务;制定了吉林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和《2015年工作要点》,逐个领域部署了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制定了《吉林省全面深化改革实施规划(2014-2020年)》,把176个方面改革重点任务进一步细化为429项具体改革事项,并明确了每项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和成果形式;建立了2015年改革任务台账,确定了83项改革任务,明确了改革成果完成时限,强化督导、有序推进,确保改革任务落地。随着一批批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出台,随着一项项重大改革举措陆续推出,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呈现全面播种、次第开花的喜人景象,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图伟业势如破竹,在白山松水间铺展开来。

    民生情怀,加温“深改”底色

    户口薄上白纸黑字写着:母子关系,可是还得开张证明,证明“我妈是我妈”。以后,这广受诟病的证明在吉林省将不复存在了。

    省公安厅积极改革,会同省教育厅等10个部门清理废止各类证明达42项。减负之后,群众少跑腿,民警也轻松不少,可谓一举两得。

    以往买房子、结婚、出国甚至入学等,吉林籍居民群众都需要去派出所开证明,甚至“托人、找关系”。面对众多的开具各类证明申请,派出所民警也是不堪重负。据统计,2012年至2014年,全省公安派出所每年出具证明数量分别约为18万份、19万份、20万份,呈明显递增趋势。有些证明的开具本不属于公安机关权限职责之内,但不给群众开具这些证明,群众就办不成事。咋办?改革。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省公安厅全面摸清了要求派出所出具证明的部门、种类、内容等情况,最终梳理出涉及法院、检察院、教育、民政、人社等10个部门单位需要派出所开具的各类证明共计9类51项,通过主动发函、登门“拜访”、协调会商等方式征求意见,积极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办法。省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对省公安厅的做法给予积极回应和支持,迅速着手对本系统要求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进行梳理。经过1个多月的反复沟通、协商,省公安厅等11家省直部门联合发文改进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有关事项。

    以民生为坐标,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

    在社会体制改革过程中,我省积极推行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院对80个病种实行限价治疗,合作医疗补偿资金预付制度和新农合患者“先诊疗、后结算”制度。在农安县人民医院,哈拉海镇农民郑淑华事先筹措的手术费竟然剩了一大半,胆结石手术她只花了1600元,而过去这样的手术至少要几千块。改革使越来越多的像郑淑华一样的患者,成为制度的受益者。

    啃“硬骨头”,一路“深改”破冰

    惟改革者进,以改革促发展谋振兴。

    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国企改革始终是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是必须啃下的“硬骨头”。目前,我省有省属国有企业667户,其中467户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革,还有200户没有完成。《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为国有企业改革定好了“时间表”,画好了“路线图”。

    我省坚持“一企一策”,分类推进改革,完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切实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抗风险能力。密集试点,让“改革种子”硕果满枝,目前,在森工集团、吉煤集团开展分离办社会职能试点。

    经济体制改革只有深化再深化才能触及矛盾最深处,改革只有具体再具体才能拔除阻碍发展之刺。

    过去,土地被禁锢在笼子里,农民守着“财富”过着贫穷日子。如今,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为农民撬开了利用土地资源致富的新路子。农村金融改革的重大举措,一下子突破了过去农村土地不能抵押的屏障。农民以家庭承包或流转的农村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担保,可取得相应的贷款额度,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公主岭市万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薛耀辉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过去,他通过担保公司贷款450万元,每年利息达15万元,还得抵押90万元保证金。现在有了土地经营权证之后,薛耀辉用经营权与金融部门对接,仅这一项就节约成本20多万元。

    像存钱一样存粮食,避免粮食产后损失,少了储粮负担,还能获利,大受农民欢迎的粮食银行试点花落我省。全省19个重点产粮大县,35户企业开展了粮食银行试点,以金融业的运营模式盘活粮食资源,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户代存代储粮食63.8万吨,解决了5.42万户农民粮食庭院储存问题,储粮损失损耗减少了5.32万吨,户均增收2500元。

     权力约束,频出“深改”重招

    全面深化改革从哪儿突破?

    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向基层放权。把该放的权力坚决放到位,把该管的事坚决管住管好。约束权力的改革,我省一波接一波。

    为了保证权力放到位,我省破除“部门报、我汇总”的简单方式,创造性地采取了“反弹琵琶”的做法,以釜底抽薪的方式,倒逼部门取消审批。“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方便。

    精简放权,成为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当头炮”。2014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推行工商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企业注册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改为认缴登记制。从“实缴制”向“认缴制”,乍看上去只是一个字的转变,透露出的却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明确信号。

    改革不仅激发了社会创业积极性,还“倒逼”行政主管部门一改“审而不批、批而不管”的作风,使市场更具活力、更加规范。我省民营经济从1978年起步,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微不足道到举足轻重。为推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快发展,我省在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市场公平竞争、金融创新等方面探索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整体跃升。同时,推进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建设,扶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2014年,我省被确定为全国司法体制改革试点6个省份之一。吉林司法体制改革闯入全国视线。

    切实提高司法效能,让有限的司法资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在符合中央、省委改革精神和原则要求的前提下,相关改革探索在全省政法机关扎实推进。“轻刑快审”改革优化了司法资源配置,缩短了审判诉讼周期,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获得了社会广泛好评。2014年9月15日,因为酒驾获刑的被告人郑某,在见到起诉书副本后的第4天就被押解到长春市宽城区人民法院,十几分钟之后就等来了法院的判决。诉讼效率如此之高,让郑某感到非常意外。

    有权不可任性。围绕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我省先后出台了《吉林省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吉林省规范涉及企业行政执法行为若干规定》,积极推进长春、白山两市及其所属县市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复议权试点。

    不因千般困难而迷惘,不因万般阻挡而退缩。全面深化改革,吉林风鹏正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