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时代要保持办刊质量和特色

21.05.2015  17:20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所具有的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广泛性等特点,也必将影响到学术期刊。作为一种传统媒介,学术期刊在这场信息革命大潮中到底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以及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将是每一位办刊人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变”是共识,“如何变”还在讨论和探索之中。但已有的一些极端说法,笔者并不敢苟同。比如,未来学术期刊的功能逐渐被弱化,甚至退出历史舞台,而“只存在于讲述学术期刊历史的文章里”;“大数据”将使学术期刊的边界模糊化,“学术期刊的读者需要的是学术信息,而并不一定是某种具体刊物”,期刊品牌将“退化成了期刊封面的一小块缩略图”,等等。这些说法不同程度地消解了学术期刊未来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容易引起办刊人的价值错位而迷乱办刊方向。对此,我们有必要对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的功能和特性进行重新评价,指出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传统学术期刊的不可替代性,强调质量和特色仍是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发展的根本。
  
  学术期刊是刊登学术研究成果的周期性出版物,它是人类文明记录、传播、交流的重要载体。除了积累和传承学术成果之外,它还是学术创新的重要推手、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学风建设的重要引擎(参见《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坚实平台——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负责人就学术期刊资助答记者问》,《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9月23日)。五方面的概括可谓精当。这也可从各学术刊物的指导思想和办刊宗旨中体现出来,如拥有“一报八刊一网”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积极倡导理论和学术创新,弘扬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严谨朴实的文风,努力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人文杂志》的办刊宗旨是“观乎人文,传承文明,彪炳经典,前瞻新知”,《文史哲》的办刊宗旨是“昌明传统学术,锻铸人文新知,植根汉语世界,融入全球文明”等,均从不同角度指出了学术期刊的价值和作用。
  
  如果说传统学术期刊具备交流、传播学术创新成果、培育人才等功能,那么未来数字化时代学术期刊也天然地具备了这些作用。因为不管是传统的纸质形式,还是未来的数字形式,换句话说,不管是物质形态的整本样态,还是碎片化的单篇文章或段落,学术期刊作为一种载体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如果说未来大数据时代有可能不再需要学术期刊这种载体,所有的学术成果发布和出版直接在网上完成并被社会各评价机构认可,那么这时的所谓学术期刊也真就“寿终正寝”了。笔者认为,这种设想并不切合实际,未来网络再发达,各种资讯载体再丰富,但像人类文明重要载体的书籍包括期刊等都不会消亡,这是发展多样性的要求,更是人类文明有绪传承的见证。当下的中国学术期刊,不仅是在积累知识、传承文明,而且更是学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推动学术创新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重新审视学术期刊的功能,驳斥未来学术期刊“无用论”,并不意味着学术期刊未来发展一片坦途。相反,它将在大数据时代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大数据时代诸如各种智能便携终端的快速发展,使进行学术研究的载体更加多样。虽不能由此否认传统纸质期刊存在的合理性,但必然对其形成冲击,如果不积极应对改变,很可能淹没于数据大潮中,其价值也将大大削弱。再如,大数据时代信息的多元化和透明化将对大多数期刊“各自为营”、“闭门办刊”的模式提出挑战,致使各学术期刊竞争更加激烈,也很可能倒逼各期刊进行整合改革,探索新的办刊模式。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形式和传播方式怎么变化,知识载体的本质都不会变,据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质量和特色仍是未来学术期刊着力的方向,这是由学术期刊刊发优秀学术文章的本质任务所决定的。不管是在传统的纸质时代,还是发展到未来的多元模式,高质量和有特色的文章始终是学术期刊的生命力,也是其核心竞争力。
  
  “内容为王”是期刊的本色。大数据时代无论传播载体怎么变化,传播的内容是关键。作为原发刊并为各数据库和网站提供元数据的学术期刊若要发挥自己的价值,必须在质量上下功夫,所刊发的文章应具有学术性、创新性、科学性。把握住这几个核心要素以外,一篇高质量的论文还要讲究逻辑的严密性、文字的准确性和编排的规范性等。
  
  在当下几千种学术期刊的发展中,“全、小、散、弱”、“千刊一面”的缺点已饱受诟病,缺乏特色和个性是大多数期刊面临的问题。学界在这方面也已讨论多年,许多刊物都在特色和个性上寻求突破,虽然总体上效果并不显现,但确有一些刊物因特色鲜明而在众多的期刊中脱颖而出。在已经到来的大数据时代,特色和个性仍是未来学术期刊获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有人认为,在数字化时代,受众通过关键词的寻找将目标集中于单篇文章或某些段落上,期刊的整体形象淡化,附着于其上的特色自然也不重要。这种说法只是基于目前期刊发展状态的认识,并不准确。未来在数字化的推动下,期刊界将会进行大的融合和调整,现在这种“散杂全”的局面会大为改观,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数字化将是未来期刊的发展路径。这种趋势并非空谈和遥远,业界在2011年成功创刊“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并运行至今,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代表着学术期刊在向专业化、集约化和数字化方向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可以预见,将来在数字化的带动下,这种变化将更加深远。也可以设想,当专业化的期刊占据优势时,如何在众多的专业期刊中脱颖而出,特色和个性仍是着力的关键,除了较明显的地域特色或文化特色,学科要进一步细分,栏目设置更要具有可持续性和前瞻性。也许未来专业化特色鲜明的期刊,在信息化、数据化的大潮中,一篇文章不用看具体出处,只从内容上即可大概判断出原刊载于哪本期刊。届时,特色不仅是各期刊的竞争优势,甚至可能是其生存之本。
  
  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从办刊模式到传播方式都将面临深刻变革,每一位办刊人必须对这种变化有强大的心理准备,不仅要对期刊功能有清醒的认识,要对刊物有准确定位,更要树立全新的网络发展理念,积极主动学习,不断调整完善,以建成专业化、多元化并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的现代型期刊。(秦开凤,作者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人文杂志社副研究员、副总编辑)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